[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SHOW 原创]
去年岁末,雷军为小米首款汽车SU7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这场活动不仅是小米造车1000天后的成果展示,更揭示了许多造车的幕后故事。尽管新车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但关于最终定价和上市时间等关键信息,小米却保持了神秘和低调,这也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和争议。小米汽车还未上市,就已经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从米粉的热烈期待,到路人的善意建议,再到黑粉的冷嘲热讽,这款车无疑已经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这种情形让人不禁想起了13年前小米手机的情景。
2011年,小米手机在未上市之前就凭借强大的营销攻势,成功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以米粉为核心的私域流量池。这种策略在小米手机上市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小米在智能手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这一成功的模式能否在小米汽车上重现呢?在手机领域,小米以其高性价比著称,被誉为“价格屠夫”。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众多车企都在降价竞争,而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却迟迟未公布,这无疑增加了其市场的不确定性。有人说,小米汽车定价都没出,把友商价格全打下来了,你说牛不牛?也有人说,雷总还没上桌,桌子就被掀了,这还让不让雷总吃饭了?这让人不禁为小米汽车的未来捏了一把汗。虽然价格成为最大悬疑,但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出场即决战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雷军口口声声“不要喊9万9,14万9也不用讲,19万9都是在开玩笑”,但“19万9交个朋友”似乎是留给小米汽车的唯一活路。本期《爱卡独角SHOW》就来大胆猜测一下为什么19万9是小米汽车的唯一选择。
小米还没上桌,比亚迪就已经先把桌子掀了
自去年起,春季的车企大降价已成为业界常态。回想去年,雪铁龙C6以12万元的价格令人印象深刻。而今年,比亚迪更是重磅出击,推出了秦PLUS和驱逐舰05两款荣耀版车型,直接将插混车型的价格拉至7万元区间,市场震动不已。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价格战更为激烈。在缺乏政策补贴的情况下,各大车企纷纷自掏腰包参战,无论是传统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未能幸免。
据媒体统计,比亚迪宣布降价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北京现代、别克汽车等六家车企迅速跟进,发布了相关车型的降价信息。观察降价的车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A级车市场,这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SU7的处境变得颇为尴尬。原本计划冲击高端市场,却不料被卷入这场激烈的价格战。然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意味着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产品,提高了预算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这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成本角度来看,车企降价并非都是亏本买卖。以比亚迪秦为例,其之所以能持续降价,与其可观的销量密不可分。仅在2023年,比亚迪秦就售出了超过48万辆,巨大的销量使得造车边际成本递减,同时规模采购也能降低零配件成本。加上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降价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但对于小米这样的新进入者来说,这场价格战似乎与他们无关。雷军和他的SU7目前尚未有实质性的动作,即便雷军强调“尊重科技”,但在消费者眼中,价格优势往往能战胜情感因素。
迟迟未公布售价的小米,反倒把极氪顶上热搜
2月27日,极氪宣布其新款001车型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26.9万至32.9万元。与老款相比,新款001升级了超过55%的整车装配级部件总成。尽管总成本增加了5万多元,但售价却降低了,入门价减少了3.1万元,顶配价格更是下调了近6万元。
在极氪的官方上市直播中,观众对极氪001与小米汽车的讨论最为热烈。甚至在现场,有人高喊“让雷军学学”的口号。这一事件使得整个车圈在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几乎只剩下了极氪001和小米SU7这两种选择。
发布会后,极氪的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尊重并敬畏小米汽车,认为小米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其加入造车行业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因为它加剧了竞争。他们认为小米的营销手段值得学习,但在技术方面,小米应该向他们学习。
自从小米在去年年底公布了SU7的相关技术信息后,车圈舆论就开始将小米与极氪进行对比。小米发布会前一天,极氪的另一款新车极氪007也正式上市,该车配备了800V架构、高通8295芯片,单电机功率为310kw,可选100度电池,起售价仅为20.99万元。
此外,由于小米创始人雷军与吉利系之间的恩怨,使得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显得更有深意。有传闻称,2021年雷军曾带领团队在汽车行业内进行广泛调研,而吉利方面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无私地提供了交流和参观的机会。然而,事后雷军却从吉利挖走了多名核心高管和骨干,加入了小米汽车的团队。
之后,小米在发布会前致敬车企中没提吉利,吉利高管社交媒体讽刺此举无聊,双方火药味再度升级。小米发布会前一天,吉利旗下极氪007发布,价格19万+,狙击小米意图明显。有业内人士甚至猜测,这一行为便是小米汽车不公布价格的重要原因。
尽管这段恩怨未得到双方的公开回应,但吉利系显然已经在不同价格区间对小米SU7形成了全面的竞争态势:在15-20万级市场有银河E8;在20-25万级市场有极氪007;在25万-30万级市场则有新款极氪001。对于小米这样的车圈新军来说,能在某一价格区间内与另一知名品牌形成竞争态势,已经实现了其战略目标,接下来只需制定一个符合大众预期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市场即可。
出场即决战,价格定生死
从目前的技术发布会来看,小米SU7在软硬件方面的优势已经充分展现。即便有小米强大的智能生态作为支撑,短期内似乎也难以再挖掘出令人惊艳的新卖点。因此,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小米SU7的定价成为了他们最为关注的信息点。网络上关于小米SU7的定价区间,大致被划分为三个档次:20万元以下、20万至30万以及30万元以上。
原本,20万元以下的定价区间被认为是小米SU7不太可能触及的,因为雷军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款车的配置相当高端,成本也相当高。那些提到的9.9万、14.9万甚至19.9万元的价格,我觉得都只是玩笑。”不过,考虑到那是小米SU7技术发布会刚结束,雷军需要为产品树立高端形象,因此价格上必须显得坚不可摧。但如今,新能源车降价已成为行业趋势,雷军改变初衷也并非不可能。
而20万至30万元的定价区间,则被多数媒体视为与小米SU7的定位最为契合。这个价格范围也更符合车辆的综合配置和电池成本。网络上曾传出小米SU7基础款的起售价为22.99万元的说法,但小米方面已明确否认。对于小米汽车的高配版,其价格几乎已确定为30万元以上。今年1月底,有大型保险公司证实,小米汽车高配版本的上险价格为36.14万元。这款车配备了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最高车速可达265km/h。
雷军曾在网上表示,小米SU7在50万元以内难寻对手。但对于消费者,尤其是小米的忠实粉丝来说,价格超过30万元的小米汽车似乎并不符合性价比的期望,特别是在新能源车价格普遍下调的背景下。如果小米SU7的主力车型定价超过30万元,可能会对其销量产生不利影响。尽管网友对小米SU7的定价区间有各种猜测,但真正的定价尚未确定。正如小米公关部负责人王化所说:“目前没有人知道确切的价格,甚至正式的发布时间也尚未确定。”
19万9,交个朋友
一份内部泄露的小米汽车工厂调研文件显示,小米汽车预计在2024年3月推出首辆汽车,4月随即交付,一季度预计能生产约2000辆整车,总产值达到4亿元。若该文件内容属实,据业内人士推算,小米SU7的定价可能约为20万元,具体为19.9万元。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这一价格将使小米SU7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小米内部已做好未来五年可能亏损的准备,这彰显了小米对汽车业务的决心和长期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不仅依赖汽车销售盈利,还可通过风险投资等方式,实现超出汽车销售亏损数倍的投资回报。尽管有观点认为,将SU7定价在20万元左右可能会让小米在卖车时面临亏损,但这并不妨碍小米通过汽车业务实现整体盈利。
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竞争格局下,新进入者要想通过单一爆款车型实现盈利并不现实。因此,对于小米来说,找到中后期扭亏的方法至关重要。与其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玩家不同,小米采用了“投行化”的策略来布局汽车业务。这意味着,只要小米汽车的规模和销量能够提升,雷军就有机会将其供应链上的企业成功引入资本市场。
小米在之前的投资中已经证明了其策略的有效性。例如,趣睡科技、德尔玛、华米等企业的成功上市为小米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因此,在汽车领域,小米也寄望于通过投资布局,找到一个能够带动供应链转动生产线的走量车型。
此外,雷军为这场长期的“烧钱”大战做了充分的资金准备。根据小米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小米在造车上已投入72亿元,同时账上现金储备达到1275亿元。为了支持汽车业务的发展,小米还成立了多个投资基金,涉及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这些投资不仅涵盖了动力电池、电控、线控系统等领域,还包括了汽车底盘等关键部件的供应商。通过这些投资,小米正在与汽车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逐步构建一个属于小米汽车的供应商生态链。
除了利用资本杠杆,雷军还看到了后期软件订阅服务的潜力,如FSD等自动驾驶服务。小米独特的“人车家”生态闭环是其在汽车领域的独特优势。在去年的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硬件和智能驾驶系统后,小米澎湃OS车机正式亮相。这一系统支持跨端无缝连接,实现了手机应用与车载系统的无缝对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下,小米将通过先进技术和体验的全面引领,打通人、车、家三大场景,共创以人为中心的超级智能生态。
从技术角度看,澎湃OS的框架逻辑是在安卓系统底层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自研创新。这与鸿蒙早期的策略相似,都在尝试打破传统安卓系统的局限。然而,由于稳定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澎湃OS在短期内可能主要面向小米自家的汽车产品。
对于小米来说,销量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如果小米汽车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那么其“人车家”生态闭环和后续的软件订阅服务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19.9万元的定价策略不仅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为了维护澎湃品牌的形象和调性。在当前国内消费者对软件服务付费习惯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这一定价策略有助于将消费者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车辆硬件上。
全文总结:就在刚刚闭幕的两会期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准备了四份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其中两项包括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以及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融合先进技术发展,并承诺:“我们全力以赴一定把小米汽车干好、干成,不让全国的用户们失望。”由此可见,出场即决战的小米SU7必须出场即胜利,而19.9万元将会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起点。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