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频道 > 企业动态 > 正文
F1新规造就奇葩鼻锥 2014F1新车集结号
 

[XCAR 赛事 原创]

随着2014年F1大奖赛脚步的日益临近,多支车队发布了新赛季所用赛车。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的注意力都被造型怪异的鼻锥所吸引了。

F1新车发布

在2014赛季,FIA将实施全新的车头设计规则,即底盘前端高度从2013年的625mm降至525mm,而鼻锥锥尖中心高度减至185mm(距离地面),至于椎体到鼻锥锥尖之间的计并没做出要求。

如果采用传统设计,宽大的鼻锥势必严重阻碍从底盘下方流向车尾的气流,这是追求极致空气动力学效应的F1工程师所不希望见到的。因此被“逼上绝路”的众位工程师就设计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畸形产物”。

2014年F1规则变化较大的部分还有动力方面,2.4升V8自然吸气发动机被1.6升V6单涡轮增压发动机所取代,并装配动能回收系统(KERS),最大功率750马力左右,变速箱增加到了8挡。

法拉利F14T:

1月25日,F1法拉利车队发布了2014新车——F14T。名称中“14”指的是年份(2014年),T代表涡轮增压(Turbo)。车手方面,重返法拉利的7号莱科宁与14号阿隆索将组建成跃马的“冰火组合”。

 

1月28日,F1红牛车队在赫雷兹赛道发布了2014新车——RB10。F1设计大师纽维笔下的鼻锥造型的确相当独特,尽管也成“突起”形状,但从椎体到鼻锥锥尖的过度很协调。

2014年F1红牛车手组合:维特尔,里卡多。

红牛RB10:

F1新车发布

2014F1新车

F1新车发布

大小红牛发布F1新车

同样是在1月28日,F1小红牛车队也在赫雷兹赛道发布了2014新车——STR9。与红牛RB10相比,STR9的鼻锥锥尖造型圆润,而后段却成方形,整体设计颇为“与众不同”。

2014年小红牛的车手组合:维尔格尼,俄罗斯新秀库夫亚特。

小红牛STR9:

大小红牛发布F1新车

大小红牛发布F1新车

大小红牛发布F1新车

大小红牛发布F1新车

 

1月24日,F1迈凯轮车队在总部沃金发布了2014新车——MP4-29。根据新规则要求,银箭技师给出了他们对于新鼻锥规则的理解,为了保证气流可以顺畅的通过鼻锥流向车底,锥尖根部两侧的垂直翼片分别大幅向外侧扩出,流出足够大的空间,让气流穿过。

2014年迈凯轮的车手组合:巴顿,马格努森。

迈凯轮MP4-29: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1月28日,F1梅赛德斯车队在赫雷兹赛道发布了2014新车——W05。相比迈凯轮等车队的新赛季战车,三叉星设计的扁平鼻锥看起来容易“接受”很多,但鼻锥锥尖与前翼板之间的垂直空间相比MP4-29小,是否会影响气流穿过车底,降低整车空气动力学效应,只能在测试与比赛之后下结论了。

2014年梅赛德斯车手组合:汉密尔顿,罗斯伯格。

梅赛德斯W05: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1月22日,F1印度力量车队发布了2014新车——VJM07,也是所有车队中第一个发布新车的。VJM07重新设计了赛车涂装,黑色成为了主色调。鼻锥的造型相当突兀,圆柱形的锥尖与椎体衔接的相当生硬,这也与新鼻锥规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4年F1印度力量车手组合:霍肯伯格,佩雷兹。

印度力量VJM07: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1月23日,F1威廉姆斯车队发布了2014新车——FW36的效果图,为了不影响气流通过鼻锥流向车底,威廉姆斯新车的鼻锥也设计成了圆柱体。

2014年F1威廉姆斯车手组合:马萨,博塔斯。

威廉姆斯FW36:

F1新车发布

2014F1新车发布

1月26日,F1索伯车队通过官网发布了2014新车——C33。相比其他新车,C33的鼻锥造型“美观”不少,从椎体到鼻锥锥尖的过度自然很多,它与迈凯轮MP4-29的造型有些靠近,但锥尖根部的垂直翼片并没有外扩得很夸张。

2014年F1索伯车手组合:古铁雷斯,苏蒂尔。

索伯C33: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错过2014年首次F1官方测试的路特斯,终于在2月7日发布了新车E22,并在赫雷兹赛道完成了首航(拍摄宣传片)。与其他新车的怪异鼻锥造型相比,路特斯“叉子”造型鼻锥可谓让人大跌眼镜,但又不得不敬佩路特斯工程师惊人的想象力。中间开出一条“通道”的优点就在于,最大限度让气流通过车底流向车尾,而且还让椎体至鼻锥锥尖的过度很自然、美观。

不过已经有其他车队发出质疑,认为E22的设计不符合新规则,但路特斯坚称没有问题,而国际汽联至今仍未给出明确答复。

2014年F1路特斯车手组合:格罗斯让,马尔多纳多。

路特斯E22:

F1新车发布

F1新车发布

2014年F1大奖赛将是“全新”赛季,动力单元由1.6升V6单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动能回收系统(KERS)组成,空气动力学规则又有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些改变,各支F1车队也都在适应新规则、新赛车,谁能成为真正第一个找到“门路”车队还不好说。

另外,车手转会变动也不小,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可以想见新一年的F1大奖赛悬念大、场面精彩。究竟是传统豪强继续统治F1,还是出现一支2009年的“布朗GP”,让我们拭目以待。

1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