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商用王者Morris Commercial
与上面的两个品牌不同,诞生自上世纪20年代的Morris Commercial是个商用车品牌,自创建以来一直以生产轻型货车以及出租车作为主业。不过在二战期间,Morris Commercial同样也被英国政府征用作为军火制造商,生产过军用卡车及两栖运输车。
早期Morris Commercial出租车广告,图中为1929年推出的G-type国际型出租车。
Morris Commercial旗下最经典车型莫过于其在上世纪40年代末推出的承载量为半吨的货车J-type,这台造型看上去有些一言难尽的轻型货车凭借“平鼻子”造型(前向驾驶室在当时并不多见,属于较为创新且实用的设计)以及可自由定制车身(Morris Commercial提供底盘,车身制造商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特点一经推出广受好评。除货车外,J-type还拥有皮卡、自卸卡车、冰淇淋车、牛奶车等多种车型。直到1961年在生产了48,600台后,才被J4车型替代。
Morris Commercial生产过的最经典车型要属载荷量为半吨的货车J-type,该车型于上世纪40年代推出末,共计生产近5万辆。
除了普通的厢式货车外,J-type还推出过皮卡、自卸卡车、冰激凌车等多种功能车型。
而在另一项主业——出租车的研发制造上,Morris Commercial同样成绩斐然。1929年苏格兰场(伦敦都市警部的代称)发布了全新的出租车车辆标准,而Morris Commercial迅速的按照新标准推出了自己的出租车型G-type,这款车采用了Morris乘用车公司推出的牛津轿车的底盘和动力,16马力的四缸发动机让其最高时速能达到72km/h,成为了当时伦敦街头出租车界的“超跑”;另外其前挡风玻璃在驾驶员一侧设计了一个缺口,玻璃面积要比其他出租车少四分之一,据说该设计是考虑到当时伦敦的空气质量极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玻璃极易起雾,严重影响行驶安全性。
G-type出租车的推出迎合了当时苏格兰场刚刚颁布的出租车车辆标准,加速快、空间大,同时还有很多针对当时用户实际需求的独特设计,比如3/4块前风挡玻璃。
G-type的乘客舱可与驾驶舱完全隔离,让乘客能够享受私密空间,同时还能通过车内配备的麦克风与驾驶员实时沟通提出需求。虽然在市场占有率上G-type比不上奥斯汀汽车的12/4 LL,但凭借独特的产品优势仍在伦敦街头驰骋了18年之久,直到1947年才被继任者取代。
不过尽管在货车和出租车两个细分市场实现了两开花,但是在战后,面临着来自美国厂商(说的就是你,福特!)的激烈竞争,Morris Commercial选择了与奥斯汀汽车合并这种“抱团取暖”的生存方式。事实证明这是一步错棋,尽管在50年代一度成为全球最大商用车制造商,但两家车企合并后的英国汽车公司(BMC)进入60年代后不断沉迷于合并,先后与捷豹、利兰等车企联合,此时Morris Commercial已经名存实亡,生产的所有车型都悬挂BMC的标识,其生产的车型由于与其他BMC子品牌有所重合,Morris Commercial逐渐不受重视,直到1971年,Morris Commercial位于伯明翰的Adderley Park工厂(生产柴油发动机)关闭并被拆除,Morris Commercial退出了历史舞台。
与奥斯汀汽车合并后的Morris Commercial风光不再,其商用车型与其他后续加入进来的品牌产品重合度较高,逐渐不再受到重视。伴随着1971年柴油发动机制造厂——Adderley Park工厂的关闭,Morris Commercial也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在2017年,已经退出车坛近半个世纪的Morris Commercial突然发声,公布了其全新纯电动商用车计划,并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Morris JE——一款继承了J-type独特造型的纯电货车。新车搭载60kWh的锂电池和一部后轴电机,动力参数尚未公布,但据称有320km左右的续航能力。
2019年,品牌已归属于上汽集团的Morris Commercial在沉寂许久后发布了纯电动商用车JE,与J-type相同,JE也推出了多种车身样式。
JE的复古气质不仅限于继承了J-type的独特外观设计,其内饰设计,尤其是窄辐方向盘和方正的侧窗,同样流露出满满的复古风。
JE的承载能力达到了1吨,由于车身采用了碳纤复合材质,价格相当昂贵,定价达到了78,000美元,与一台基础版保时捷Cayenne的售价相当。
相比曾经的J-type,Morris JE的载荷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达到了1吨,不过由于采用了碳纤复合材质的车身,Morris JE的价格相当可远比J-type“高贵”,真会有人情愿花78,000美元(约等于一台保时捷Cayenne在英国的起售价)购买这样一台复古货车么?
结语:无论是兴趣、情怀还是生意,选择在全球电动化浪潮汹涌来袭的当下,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品牌“返场”确是一计良策。首先“经典+环保”的组合在如今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与舆论氛围下,无疑是非常受青睐的。君不见欧美地区有多少单凭老爷车“油改电”这一项业务就能滋润度日的小作坊?更何况是这种官方IP亲自下场。无论是单纯的资本运作捞一笔就撤,抑或是真想在汽车制造业创下一番事业,更动听的故事势必会带来涉及方方面面、难以想象的便利;另外,内燃机时代动力系统被汽车大厂把持的禁锢也在“新浪潮”下被击得粉碎,复活经典品牌的幕后操盘手完全可以只负责Coachbuilding(当然这项业务也完全可以外包),将动力、底盘等技术问题完全交由类似QEV Technologies、Williams Advanced Engineering这些供应商去解决就好。只要不失心疯般的纠结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网联(一个好端端的古典品牌要这些做什么?),那技术壁垒就是不存在的。可以预见的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百余年来仅此一遇的大变革时代,借电还魂的品牌会越来越多,但能焕发第二春,真正能在舞台上站稳站住的又能有几个?
精彩内容回顾:
2月14日,阿维塔宣布旗下战略车型阿维塔06推出全新紫色车色,首次以大胆色彩创新满足年轻用户的个性化审美需求。
领克900在情人节这天有新消息了!新车首发搭载英伟达Thor车机芯片、自研的智驾域控制器、自研的浩瀚智驾和魅族Flyme Auto车机系统,已完成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预计将于第二季度上市。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曾表示:网民说领克900是杭州湾的库里南,我觉得这个比喻一点不为过。而且我认为不为过的同时,我们产品绝对要超越它,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一定会成为全球新能源产品的旗舰标杆产品。
现在E8 PHEV系列有MAX、MAX+和龙腾版本,现在又出了一个PRO版。很好理解,看名字也能懂了,PRO+应该就是MAX+的低配或者说减配版,配置少一点,价格低一点,
五菱之光EV卖4.78万、5.08万。新车标配快充,拥有超强的拓展性,适用于户外露营、移动售卖和短途运输等使用场景,官方称其为百变魔方。
有销售表示,新车将在2月18日预售,3月1日上市。预计卖15-16万元,比纯电版(19.59万起)便宜约4万元,月销目标50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