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SHOW 原创]
五一假期前,特斯拉官方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标题为“充电开放 格局打开”的推文,宣布正式开放超充试点。首批开放了10 座超级充电站以及120座目的地充电站,面向37款非特斯拉车型。特斯拉为什么要开放超充网络,而不是牢牢护住这坚固的“护城河”?其中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开放充电网络对行业又有哪些影响?现阶段对于用户来说体验如何?本期《爱卡独角SHOW》,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详细聊聊。
开放超充 特斯拉目的何在?
· 赚钱才是硬道理
在前不久刚刚出炉的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排行中,特斯拉Model Y(参数|询价)和Model 3(参数|询价)以第三和第十的销量成绩,成为榜单前十名中唯二的纯电动车型。不仅车卖得多,特斯拉也是全球超充桩建得最多的车企。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特斯拉超充站的数量约占美国所有直流快充站的24%,并且充电功率与使用体验远高于ChargePoint、EVGO等第三方充电运营商。
截止到今年4月,特斯拉全球超充桩数量已经超过4.5万根,中国地区也已经超过1万根,密度如此之大的补能体系成为了用户选择特斯拉的关键因素,但与此同时也给特斯拉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根据得克萨斯州2021年的充电桩补贴文件,特斯拉每根充电桩的成本高达43000美元,抛开维护以及运营成本,单看充电桩的建设成本就已经接近20亿美元。
然而特斯拉的超充站成本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国内特斯拉的超充站一般都建在繁华的商场以及写字楼等地段,场地成本、配电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层层叠加,这套为车主带来极大便利的超充网络,俨然成为了一个不小的烧钱工程。
在今年特斯拉全力降本的主旋律下,超充网络开源节流势在必行。从早期的逐渐缩紧特斯拉车主免费超充福利,到如今向非特斯拉品牌开放,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利润。根据美国知名投行高盛预测,以目前特斯拉布局的充电网络来看,如果特斯拉向第三方电动汽车品牌开放超充网络,到2025年将为该公司带来超过250亿美元(折合约为1715亿人民币)的年度营收。
· 广告效应 提振销量
非特斯拉车主去超充站充电,首先要下载特斯拉App,注册登录的过程不仅会向特斯拉提供电话或邮箱等信息,还能让用户在查看充电地图时亲身体验到超充站的分布密度。并且在充电时创造了与其他特斯拉车主闲聊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起到广告效应,毕竟真实车主的用车体验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
· 促进电动车行业发展 为能源业务做铺垫
目前,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买电动车往往存在着许多疑虑,其中以续航、充电问题为主。而特斯拉开放超充站的意义还在于为非特斯拉车主们提供更多的充电设施,从而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地使用电动汽车,加速电动车的普及。
马斯克曾在金融时报活动上说:“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为推进电气化做正确的事情,即使这会削弱我们的竞争优势。”显然,开放超充对于特斯拉来说是迟早的事,只是在等一个时机。
其实特斯拉此举并不意外,因为特斯拉向来主张‘开放’,譬如早些年前马斯克宣布开放所有专利技术。而此次开放充电网络除了想促进行业发展外,还可能与特斯拉的储能业务有关联。
早在2016年,马斯克收购了SolarCity,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2019年特斯拉推出大型储能系统Megapack,布局全球公用事业储能行业。这一系列操作意味着特斯拉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制造企业,而是一家兼顾光伏发电、储能以及电动车的可持续能源企业。
目前在上海以及拉萨建成的特斯拉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已经吹响了特斯拉向大规模能源业务进军的号角。这些储能系统可以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储存能源,并在负荷高峰时段向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电服务。不仅可以平衡电网负荷,还可以提高充电站的效率和稳定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经济可靠的充电服务。
开放超充增加营收,从而以更快的速度推动超充以及储能网络的建设,再以便利的充电体验以及更经济的充电价格反哺电动车用户,形成良性循环,把自己真正变成这个行业的第三方服务商,助力马斯克实现他的企业愿景——“特斯拉是一家能源公司。”
从吉利官方了解到,吉利星瑞将推出一款扶摇版车型。该车搭载1.5T发动机,并配备全新“采青”车色,该车将于6月18日正式上市。
2023年6月2日,上汽大通MAXUS领地汽油版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指导价区间为19.98-25.58万元。
新能源经历了完整的几大阶段到如今“原生纯电平台”为主导的格局,比亚迪历时5年、耗资百亿推出了100%原生纯电的e平台3.0... ...
共推出1款车型,售价为23.18万元。新车定位插电式混动大五座中型SUV,纯电续航215km(CLTC工况)。其未来竞争对手将瞄准理想L7、护卫舰07等。
6月1日,smart精灵#3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包括普通版与高性能BRABUS版车型,售价区间为20.99-28.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