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与纯电动的优劣势
一直以来,关于氢燃料VS锂电的路线之争,在舆论场上几乎没停过,前有马斯克炮轰氢燃料电池是“智商税”,后有日本丰田更加积极的布局“充值”。无论是氢燃料电池还是锂电池,它们自身都有明显的优势和缺点。
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突破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相关配套设施、充电网络日渐成熟,产品丰富,纯电动车在在乘用车市场、家用市场有更好的使用场景和应用优势,但是却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载货量少的短板。反观氢燃料电池车,在公共交通运输、行业运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只要在固定的地方设置加氢站,环保、高效、加氢快捷的优势就能得以发挥。
虽然我国氢能源乘用车起步较晚,在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需要较长的发展时间,但在商用车领域,氢能源车却早已经开始布局,在技术层面相比乘用车更加成熟。
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是“双碳”逻辑下密不可分的发展趋势,相对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的优势,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锂电池,且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所以车辆的续航里程更长,另外加氢跟加油/加气的方式类似,一般加注时间在10分钟以内,虽然略长于燃油车型,但是远远低于纯电动车的充电时间。此外,氢能源的抗低温性能优异,电池不衰减,纯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电池衰减问题,并且在低温环境下衰减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纯电动车在冬天续航里程会大打折扣的原因,而氢燃料电池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氢燃料电池车在公共交通、行业运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面对于补能、安全性等方面存的较大的劣势。氢燃料电池车加氢便利性差,需要在固定的位置设置加氢站,并且加氢站的投建费用要远高于安装充电桩。因此,氢燃料电池车的补能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瓶颈”。另外,氢燃料电池车在补能时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加氢过程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就如同我们去加油站加油一样,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型车主便可以自行充电,极大的方便了补能问题。
结合氢和锂各自的优缺点,再从目前我国的发展状态来看,氢和锂将是并存与互补的协同发展关系。锂偏向于个人、家用,氢能源将是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在氢布局完善的情况下,公交车、运输用车等氢能源车的优势要大于锂电池。
在2022年,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迎来最后的补贴时刻,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重心转移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随着“双碳”规划落地,氢能产业逐渐形成了“制、储、运、加、应用”庞杂的产业格局。继北京、上海、广东之后,河北、河南两大城市也获批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现有5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涵盖47座城市,跨地区“合纵连横”,多城市自由组队,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打法。
吉利银河L6 EM-i将于2月12日上市。虽然只是个改款,改动之大不亚于全新车。新款全系换装14.6英寸窄边框中控屏,配备Flyme Auto车机系统,像手机互联、蓝牙钥匙和50W手机无线快充也没有缺席。新车搭载1.5L插混系统+1挡DHT变速箱动力组合,替代老款搭载的1.5T插混系统+3挡DHT变速箱,油耗更低。销售透露,现在提银河L6 EM-i在预售价的基础上减7000元,预计售价区间8.28万元-10.98万元。
目前雷克萨斯新款LX车型已在海外市场上市开售,新车将取消原入门级车型,市场起售价由92,915美元上涨至106,850美元(约为79万人民币)。而LX 700h车型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宝马X7、奔驰GLS以及凯迪拉克凯雷德等车型。
日前据保时捷官方表示,品牌目前正在开发新型内燃机衍生产品,以便“正确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品牌也将扩大产品组合,其中包括更多内燃机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此举旨在加强其短期和中期盈利能力。
日前海外媒体再次曝光了一组丰田全新一代RAV4车型最新消息,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二季度首发亮相,并于同年三季度上市开售。而国产全新一代车型,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推出,并将继续与本田CR-V、比亚迪宋以及日产奇骏等车型展开竞争。
新车卖17.98万-21.98万,顶配比老款贵1.2万。唐DM-i智驾版升级五连杆后悬架(老款三连杆)舒适性大幅提升,云辇C悬架下放至次低配车型(老款顶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