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科技频道 原创]
宝马最近20年的发展历程,就像是整个汽车工业的缩影。从后驱到前驱,从燃油到电动,所有改变都是市场与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最初进军前驱阵营的时候,宝马还表现得比较含蓄,推出了X1、2系旅行车这类实用化产品,却不太愿意把新驱动形式与驾驶乐趣绑定在一起。不过随着宝马入门级产品线变得更丰满,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不久前,宝马发布了全新前驱钢炮128ti,意图向下争夺市场。
在德国市场,宝马128ti的起售价格约为4.16万欧元,比高尔夫GTI(3.76万欧元起)贵了约10%。巧合的是,宝马128ti的最大功率多出了近10%,标准配置也更加丰富。种种迹象表明,宝马希望128ti在前驱钢炮圈有所作为。他们能否如愿以偿?让我们从技术角度来一探究竟。
FAAR横置平台
随着2019年全新1系两厢版(F40)发布,宝马入门级产品迎来了新一轮迭代。从纵置后驱到横置前驱的转变,令全新1系在BMW粉丝圈备受争议,有的声音质疑驾驶乐趣不再,也有人认为是顺应潮流。有趣的是,奥迪A3(MQB)、奔驰A级(MFA)也都采用横置发动机布局,如今“BBA”入门级掀背车终于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宝马 宝马1系两厢(询价模块,请勿手动编辑,如需删除,请在图片上右键删除询价)
宝马TI/ti的全称是Turismo Internazionale,意为国际旅行,其历史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1963年,御用改装厂Alpina为宝马1800(5系的前身)打造了性能升级版车型1800TI。随后几年里,宝马陆续推出了2000TI、2000tii等继任产品,进一步巩固TI/ti系列的豪华高性能形象。进入七十年代后,TI/ti系列暂时告别市场,直到1990年代才被复活。
1994年,宝马在3系(E36)基础上,打造了尺寸更小、售价更低的3系Compact。代号E36/5的初代3系Compact采用三门掀背式设计,前桥来自E36,后桥则来自E30。在E36/5的中高阶动力车型上,宝马应用了ti或tds后缀,这与TI/ti系列的初心不谋而合。第二代3系Compact(E46/5)延续了前作的车身形式和驱动形式,同时每种动力均采用ti或td的命名方式。
2004年,3系Compact被1系取代,虽然名字变了,但掀背式结构、纵置后驱设定被完整保留下来。不同的是,1系采用传统两厢车设计,而3系Compact采用的是溜背风格的“两厢半”结构。前两代1系并没有使用TI/ti标签,而是在高阶版车型上使用了“M”概念,如E82 1系M Coupe、F20 M135i等。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宝马而言,入门级掀背产品每两代就要发生一次重定位。E36/5和E46/5可以理解为3系的市场下探,而随着盘面的扩大,它们演变为定位更鲜明的1系。由于尺寸小巧且坚持了后轮驱动,前两代1系备受BMW粉丝好评,一定意义上成为了驾驶乐趣亲民化的典型。然而2019年换代后,1系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后驱终究离人们远去。
根据官方说法,全新1系基于FAAR平台打造,这是一套采用横置发动机布局,基础设定为前驱的模块化平台。需要说明的是,FAAR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新架构,而更像是UKL平台的改良版,类似的技术方案还出现在大众集团MQB和MQB evo平台上。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宝马集团将只有三大平台——配备给入门级车型的FAAR,应用于中高端产品的CLAR,以及劳斯莱斯专属的奢华架构(Architecture of Luxury)。
如果说上代1系(F20)是同时期3系(F30)的缩小版,那么如今的F40就像是体型更丰满的MINI。从2013年问世的第三代MINI(F55/F56/F57)开始,宝马集团正式将UKL平台投入使用。2014年,基于UKL平台打造的2系旅行车(Active Tourer)正式发布,标志着宝马品牌首次推出前驱车。2系旅行车对于宝马或许无足轻重,但它开启了潘多拉魔盒,随后几年中,X1、X2、1系三厢版等UKL车型相继进入市场。
UKL的德文全称为Untere Klasse,也就是入门级(lower class)的意思。进化到FAAR之后,这副横置平台的命名更加直白,德语Frontantrieb-Architektur翻译过来即前轮驱动架构。对于把驾驶乐趣挂在嘴边的宝马来说,作出这种改变显然需要勇气。趋势不会轻易改变,一旦改变,短时间内不会再改变。从UKL到FAAR,背后的另一侧含义是宝马将坚定地在入门级板块采用横置前驱架构,这在最近发布的2系Gran Coupe和全新1系上得到了印证。
车身载荷分布方面,横置前驱平台相比纵置后驱不占优势,操控特性受到制约。因此,包括宝马在内的许多品牌在其横置平台性能版车型上配备了四驱系统,改善车辆的操控特性。有趣的是,初尝横置平台的宝马在这一领域提供了比老对手更为丰富的选择。
欧洲车企总是热衷于打造前驱钢炮,一方面是出于平台制约和成本考虑,另一方面是为了保留相对轻巧的特点。只要动力水平不太高,前驱就能够满足牵引力和出弯效率的需求,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对于两厢小型车或紧凑型车是个更平衡的方案。
按照EU标准,宝马128ti的整备质量为1520kg,比高尔夫GTI稍重。而M135i xDrive的整备质量达到了1600kg,已经与欧规420i看齐。更大的重量势必对操控表现产生影响,尽管有许多手段可以弱化这一趋势,但硬核驾驶爱好者势必更喜欢轻盈的车身动态。受制于成本,全新1系(包括128ti)并没有大量应用轻量化材料,车身覆盖件仅发动机舱盖和尾门为铝合金材质。
宝马128ti基本沿用了普通版1系的设计语言,只是在保险杠、侧裙、扰流板、轮圈等细节部分作出调整,用以强化运动氛围,并改善空气动力特性。全新1系拥有出色的气动设计,风阻系数最低可达0.26Cd。具体来看,128ti的风阻系数为0.32Cd,这是由于进气流量有所增加,且空气动力学改进主要为操控性服务。
2.0T+8AT动力总成
一直以来,宝马在动力调校方面造诣超群,又快又顺的体验为人称道。尽管FAAR及UKL平台定位较低,但宝马依然没有放弃对驾驶性的追求,提供了宽泛的动力选项。在宝马中高端产品线上,2.0T B48发动机是当之无愧主流方案,而对于1系这样的入门产品,B48便成为了高阶之选。
在欧洲市场,全新1系拥有丰富的动力配置,从主流的1.5T的116i、118i,再到2.0T的120i、M135i xDrive,售价跨度超过2万欧元。128ti厂商建议零售价为41574欧元起,售价刚好介于120i(34312欧元)和M135i(48252欧元)之间。不过,128ti的最大功率达到了195kW(265马力),明显高于120i的131kW(178马力),比M135i只少了30kW(41马力)。
最近两年,宝马对B系列发动机进行了技术升级,简称TU(technical upgrade)。如今,我们所说的B48其实是B48TU,后者提高了燃油喷射压力、点火电压,并完善了冷却系统、正时链条和低摩擦设计。这样一来,发动机效率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为了满足不同动力等级的需要,宝马在这台发动机上提供了11.0:1、10.2:1和9.5:1三种压缩比,排气设计、冷却系统和缸体强度也有一定差异。
从账面参数来看,128ti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已经与730Li看齐,但不要以为它们搭载的同一台发动机。事实上,即便抛开发动机布局的影响,两款车型所搭载的B48发动机也大有不同,压缩比便是最直观的体现。128ti和730Li的压缩比分别为9.5:1和10.2:1,前者注重动力性能,后者强调能效表现。哪款车型的发动机与128ti的最为接近?答案是M135i。人们熟知的MINI JCW则采用10.2:1压缩比,与128ti、M135i不尽相同。
宝马之所以能占据驾驶体验的制高点,相当一部分功劳要归属于变速箱。长期以来,采埃孚纵置8AT变速箱备受业界好评,平顺而敏捷的换挡极大提升了行驶品质。在横置发动机车型上,宝马最初采用的是爱信6AT和爱信8AT,并在后续改款中逐步将6AT和部分8AT更换为7挡双离合变速箱。
官方资料显示,宝马128ti采用8挡Steptronic运动型变速箱。这台横置8AT变速箱的官方名称很熟悉,但它的供应商是爱信AW,代号AWF8G45,与纵置发动机车型所搭载的采埃孚8HP不同。AWF8G45还用于丰田Sienna、汉兰达(海外版)等车型,在爱信横置变速箱产品线中定位较高。
相比传统6AT变速箱,AWF8G45针对燃油经济性和加速性能进行了优化,并在轻量化、小型化方面有所改进。由于这台变速箱采用横置布局,应用车型大多为民用取向,所以其齿比范围较为宽泛,以提供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数据很能说明问题,AWF8G45的齿比范围达到了8.2,与采埃孚最新的8HP51(纵置)相同。
齿比范围固然更宽泛,却不能代表变速箱的全部实力。相比8HP51,AWF8G45的低挡位齿比排布有些稀疏,1-2挡和3-4挡落差较大,对加速能力和动力衔接都会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挡齿比只有1挡的57.7%,甚至不如一些6挡手动变速箱来得紧密。另一方面,4-5-6挡落差偏小,理论上在这些挡位(城市畅通路况经常能用到)更容易做到平顺换挡。结合主减速比来看,AWF8G45的6至8挡总传动比略大于8HP51,同等条件下巡航转速不占优势。
M运动悬挂+限滑差速器
身为钢炮,拥有强劲的动力只是本分,操控性也不能落下。128ti采用更具支撑性的M运动悬挂,车身高度较标准悬挂降低10mm,防倾杆也获得了一定强化。慕尼黑工程师们还为新车配备了托森限滑差速器(LSD)和一系列电子辅助系统,努力发挥底盘潜力。
与LSD协同工作是BMW Performance Control系统。该系统倾向于营造锐利的横摆力矩分布,让后桥变得更为灵活,提升转向响应速度。此外,全新1系标配有ARB(近执行器车轮限滑)技术,其控制系统整合在发动机控制单元内,而不是由电子稳定系统(DSC)负责。由于控制路径更短,所以ARB的工作效率比DSC高出了10倍,且限滑效果更平稳,从而在复杂路况下提供较为理想的牵引力。
宝马128ti标配553M型18英寸轮圈,轮胎规格为225/40 R18。官图展示车辆采用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轮胎,兼顾了舒适性和静谧性。宝马明确表示,18英寸轮圈可免费选装米其林Pilot Sport 4轮胎,免去了后期更换的烦恼。消费者还可选装554M型18英寸锻造轮圈(免费)或552M型19英寸轮圈(633.62欧元)。
编辑点评:按照传统理解,前驱钢炮的最大特点是在有限成本下,通过高阶发动机和精细化调校来提升驾控表现。它们通常不乏乐趣,却终究难以提供强悍的客观性能。宝马128ti固然比高尔夫GTI之流贵了不少,但标配了许多底盘、转向、制动等方面的高阶配置。128ti演绎了宝马对前驱性能车的理解,它少了些入门属性,更像是一部降维的四驱或后驱钢炮。128ti能否引进暂时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我们将见到越来越多的BMW前驱车,屏幕前的你做好准备了吗?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