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用车 原创]
今年6月,东风本田推出了基于第九代思域的改款新思域,外形向美规靠拢,更加动感时尚,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东风本田此次还推出了搭载2.4L发动机的Si车型,拥有更强大的动力表现。
作为一款走过42年车型历史、国产8年有余的车型,应该说思域是一款相当成功的A级轿车,特别是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A级车市场,思域时髦动感的造型十分受年轻人追捧,而“1.5L油耗、2.0L动力”的高效发动机又兼顾了优秀的经济性,2670mm的轴距提供了优异的驾乘空间,这些都在略显平庸的A级家轿市场独树一帜。
继承自第八代思域优秀的产品特质,新思域也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市场回报。面对一款如此经典的车型,不妨让爱卡带你走进思域发展的历史长廊,回顾思域整整九代的进化吧。
这一切都要从1972年的那个夏天开始……
这一年虽然距离本田首款量产四轮车T360已过去九年,但在这些年中,本田技研的发展并不顺利,T360是一款轻四轮范畴的货车,并不在交通省的汽车名录中,严格地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而性能超群的S500、S600和S800虽然在国际赛场上为本田赢得了声誉,但也是叫好不叫座的产品,本田迫切需要一款既叫好又叫座,能为本田赚钱的产品,而它就是CIVIC(思域)。
CIVIC,英文意为“市民”,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看出本田对这款车的定位——经济、好开,就像普通市民一样遍布大街小巷。而CIVIC的杀手锏就是发动机的CVCC技术。
其实在此之前,本田执着于风冷发动机技术,这个以两轮摩托起家的汽车企业的领袖——丰田宗一郎是风冷发动机的忠实拥护者,本田技研此前推出的车型大多是采用风冷发动机,但风冷发动机需要巨大的散热鳍片,这需要更高的工艺和巨大的成本,并且会让发动机太过沉重,排放也不理想。虽然本田采用铝合金车身制造技术和高动力输出的调校试图改善,但依然难以改变风冷发动机的劣势。1969年本田推出的1300车型的惨败让本田意识到汽车发动机水冷技术代替风冷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CIVIC(思域)将是一款采用水冷发动机的家用级轿车。
第一代思域(1972-1979年)
1972年本田推出的第一款思域只是一辆双门两厢车。这辆车采用更经济的后备厢开门设计(不与后窗连接),这符合它最初的定位,就是经济轻便。动力则只有一台1.2L直列四缸SOHC(单顶置凸轮轴)代号EBⅠ的自然吸气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44kW(60Ps)/5000rpm,最大扭矩93Nm/3000rpm,搭配4速手动变速器。而一个半月后,思域又增加了一款更高级别的GL版本,增加了hatch版(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两厢掀背车)。同时动力也有所增加,通过提高气缸压缩比,最大输出功率和扭矩分别达到51kW(69Ps)/5500rpm和100Nm/4000rpm。
1973年5月,第一代思域推出了搭载被称为“HONDAMATIC”的2速半自动变速箱的版本,成为本田史上第一辆量产非轻四轮车搭载自动变速箱的车型。同年12月,思域又追加了1.5L排量的车型,而这台代号ED的1.5L发动机就装备了当时本田独创的CVCC技术(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意即复合涡流调整燃烧技术),依靠这一技术使得这台发动机更经济省油,同时排放性能大幅提高,满足美国当时堪称过分苛刻的《马斯基法案》的要求,足以进军美国市场。
第一代思域一直延续到1979年,在此期间思域推出了多款改良车型,包括四门轿车、旅行车思域Van,还推出了高性能版的1200RS车型,在当年本田凭借这一车型缆获了日本本土大部分汽车赛事的冠军,为本田的品牌形象提升很大。动力也分为1.2L、1.3L和1.5L等多种选择,后期的思域全车系都使用了CVCC技术,思域经济省油的特性让它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表现抢眼,成为全球热销的车型,行销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195万辆。
编辑点评:第一代思域对本田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本田第一款畅销车型。CVCC技术的应用奠定了本田品牌经济、省油的品牌形象,而RS车型的推出也为思域增加了运动基因。
第二代思域(1979年-1983年)
经过7年的发展,第一代思域也到了换型期,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本田为新一代思域提出了更省油、更人性化、更高的操控性和更高的品质的设计要求。
1979年7月18日,第二代思域正式开始发售。新思域上市之初便提供了11个车种、18种配置版本的丰富产品线。而动力分为1.3L和1.5L两种排量发动机,并且都分为三门hatchback和五门hatchback两种车身样式。1.3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气EJ发动机拥有51kW(68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98Nm/3500rpm的最大扭矩;1.5L直列四缸CVCC SOHC自然吸气EM发动机,则具备60kW(80ps)/5500rpm的最大功率和121Nm/3500rpm的最大扭矩。而变速器则可以选择4MT、5MT和“HONDAMATIC”AMT三种。
新一代思域动力更强,燃油经济性也更好,60km/h匀速行驶油耗只有3.6L/100km。新车的行驶性能也更佳,改进了前后独立悬挂的几何结构,全系标配前盘式刹车,真空助力刹车系统也出现在装备表中。
除此之外,第二代思域增加了后悬挂横向稳定杆,转向机构也改成齿轮齿条式,让这辆小车拥有超凡的转向灵活性和稳定性,奠定了思域车型兼具操控乐趣的基因。第二代思域的内饰也更加精致和人性化,增加了液晶显示屏、车速与时速同轴显示的仪表盘(车速在外圈,转速在内圈)、更高级的内饰材料和更符合人机工学的车内布置,而内饰颜色也有多达5种可供选择。为了更好适应美国消费者的需求,第二代思域体型更大,车长增加135mm,车宽增加74mm,轴距拉长40mm,车门也变大以方便魁梧的美国人进出。
编辑点评:第二代思域摆脱了第一代略显简陋的形象,车型更加丰富,动力和舒适性也更好,同时提供了一定驾驶乐趣,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第三代思域(1983年-1987年)
1983年9月第三代思域诞生,它共有四种车型:轿车版、掀背版、名为Shuttle的MPV以及CRX运动型轿车。这代思域个头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进入八十年代人们逐渐富裕,对汽车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的家庭轿车开始流行起来,而思域就是要进入这一市场。
新思域轴距达到2390mm,而车长也接近4米。使用了前独立悬挂(螺旋弹簧)和后半独立扭力梁悬挂(钢板弹簧)的底盘结构,放弃了过去四轮独立悬挂的设计,增大了后备厢空间。
动力方面,第三代思域仍以1.3L和1.5L两种排量为主,动力输出在43~67kW之间。从第三代的Wagon车型开始,思域引入四轮驱动技术。1987年,之前配备在Wagon车型上的分时四驱系统被全时四驱所取代。变速箱则搭配5挡手动或3挡自动。
思域从这代开始推出了运动版CIVIC Si车型,它使用1.6L SOHC发动机,根据出口国家不同,在动力上的调校也有所差别。美国版最大功率78kW,欧洲版则为90kW。而只在日本发售的CIVIC Si则搭载代号为B16A的1.6L发动机,另外,本田还首次将VTEC技术应用于思域车上,使得这款车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16 kW。
1984年6月英国的罗孚汽车还推出了基于第三代思域的罗孚213和216两款车型,这两款车型轴距都达到了2450mm。
编辑点评:这一代思域已开始走向紧凑型家庭车的发展方向:更大、更舒适,更有驾驶乐趣。四驱技术和Si车型的引入让思域不再仅仅是一款小型家用车。
第四代思域(1987年-1991年)
这一代思域已经进入国人的视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的港产片和日本电影中都能见到第四代思域的身影,方正灵巧的车身很有特色。第四代思域个头进一步增加,轴距和车身长度分别增加到2500mm和4200mm(轿车车型)以上的水平,完全摆脱了微型车的范畴,成长为紧凑型家用汽车。车型方面,则与上一代思域相同,仍为三门掀背、CRX Coupe、4门轿车和5门旅行车MPV四种。
第四代思域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很多本田的新技术都应用在思域上,比如全新的四轮双叉臂独立悬挂及16气门发动机技术,VTEC技术也应用在思域的高端车型上,动力性和经济型都显著提高。
动力方面,本田为思域增加了两款新的发动机,分别是1.2L和1.4L发动机,加上继承于第三代思域的1.3L和1.5L发动机,共有四款发动机可供选择。同时,根据不同车型以及发动机配置,还有4挡、5挡、6挡三种手动变速箱和一款4挡自动变速箱可以选择。
编辑点评:第四代思域已完全进化成紧凑型家用车。这一代思域的技术含量很高,VTEC技术的应用使它更具竞争力。
第五代思域(1992年-1995年)
这一代思域算是最早一批以“小贸”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思域,即便是今天在路上或者二手车交易市场偶尔还能看到这款二十年前的第五代思域。在当年思域圆润流畅的车身设计相当时髦,在当时看来算是很有现代感的汽车。
第五代思域继续长个儿,轿车版车型轴距达到了2620mm,掀背版车型也拥有2570mm的轴距。此外,本田在这一代车型中推出了一款名为Civic Del Sol的敞篷版车型。
动力方面,大部分第五代思域都搭载了VTEC技术的发动机,保留了1.3L、1.5L和1.6L三种排量发动机,另外增加了一台使用VTEC技术代号为B18A3的1.8L发动机,但是这款发动机并没有大范围使用,而只是生产了一段时间。1994年,思域增加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以及后轮碟刹以提高制动安全性。
第五代思域Si百公里加速仅需7.5秒。而在欧洲,本田用158马力的VTi取代了130马力的Si车型,成为欧洲市场上动力最强的思域。
编辑点评:第五代思域是标志着思域进入现代化的一代车型,造型完全脱离了八十年代方正的风格,变得圆润流畅,无论外观和内饰造型,都和现在的轿车相差无几。
第六代思域(1996年-2000年)
第六代思域是真正开始被国人熟悉的一代思域车型,在这期间思域被大量进口到国内,两只大大的前灯很有特点。随着汽车进入中国家庭,思域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一辆私家车,宽敞、省油、经济并且富有驾驶乐趣的特性让思域极受青睐。
第六代思域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挂结构,这套系统在那时看来是相当先进的,特别是对于一辆紧凑型家用车来说。同时思域的发动机技术相当领先,1995年思域通过世界最严格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ULEV超低废气排放标准。同时,它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来满足顾客对高性能、高安全和低排放的要求,包括高动力、低油耗的3S VTEC发动机,以及代表新一代技术的无级变速箱。
1997年推出的EK9 Type R,搭载的B16B发动机由EG6的B16A进化而来,并由本田资深的工程师手工装配,原始最大输出功率为136kW。EK9 Type R采用当时最新的轻量化材料制造,车重仅有1070kg,由于发动机强度非凡,稍加改装的B16B就可以应对“万转”的发动机转速,因此性能非常强悍,迅速受到“暴走族”们的青睐,在日本著名赛车漫画《头文字D》中与藤原拓海较量的馆智幸驾驶的就是一辆改装的EK9 Type R。
编辑点评:被人称为“大眼仔”的第六代思域是国人开始了解思域的一代车,更是思域历史上的一代经典。不但造型时髦,众多改装版车型,特别是TypeR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第七代思域(2000年-2005年)
这是思域国产前的最后一代,在国内的销量也并不高,所以反而没有第六代的出镜率高。其实第七代更像是第六代的改款车,造型上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更加圆润厚重,大灯的面积有所减小,变得更含蓄。在造型上、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和日本本土市场的思域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可以说各有特色。
第七代思域最大的变化是前双叉臂式悬挂被麦弗逊式悬挂所取代,虽然这样做的好处是空间得到了节省并降低了成本,但是却使思域的操控性相比上代车型有所降低。
2001年,本田在代号EP3的车型上推出了新一代的Type R车型,该车型为3门掀背结构,在英国地区销售。新车搭载的K20A2 i-VTEC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47kW,搭配6挡手动变速箱,同时配备LSD和升级过的刹车系统。
编辑点评:第七代思域更像是第六代思域的改款车,国内的保有量也远没有第六代多,不过现在还偶而能见到依然健在的第七代思域的身影。
第八代思域(2005年-2010年)
第八代思域就是我们熟悉的东风本田最初引进的思域。第八代思域最早露面于2005年法兰克福车展。这代思域风格大变,由圆润的线条变成极富力量感的直线条,车头向前俯冲,大面积大倾角的前风挡造型极富视觉冲击力,内饰风格也极富科幻色彩,上下双屏的仪表板设计很有特色。
第八代是思域车型史上第一个拥有两套底盘系统的车型:欧洲市场车型使用后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挂;而日本和美国以及国内生产的思域车型则使用了前麦佛逊、后双横臂式的四轮独立悬挂结构。
第八代思域的造型也千差万别,不但欧规、美规和日规,即便三厢和两厢版的造型都大相径庭。动力方面,普通的欧版思域搭载60kW 1.4L DSI和103kW 1.8L i-VTEC两款发动机,后者与国产的思域相同。另外,欧版思域还有一款2.2L柴油发动机车型。至于高性能的Tpye R版本则搭载了一款148kW的2.0L发动机以及一款6速手动变速箱。
思域 Type S可以选择搭载一台高性能的1.8L直列四缸i-VTEC汽油发动机或者2.2L柴油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均为103kW,并且都标准配备了6速手动变速箱,而i-VTEC汽油发动机车款还可以选择本田i-SHIFT手自一体变速箱。
编辑点评:东风本田引进的这款第八代思域造型风格大变,从注重实用变为十分前卫,而车型定位也偏向年轻化,极受年轻人的喜爱。
第九代思域(2011年-至今)
第九代思域最早出现在北美市场,首次亮相是在2011年的北美车展上。之后这款车型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Greensburg正式投产。2011年9月16日东风本田发布了第九代思域,和第八代一样,国产思域采用了北美版为蓝本,在造型上稍加改变。
第九代思域相比旧款造型更富现代感,本田最新的家族造型基因被引入。值得注意的是,第九代思域轴距缩短了30mm,这在现在汽车普遍长个儿的大趋势下显得十分另类。不过第九代思域的内部空间并未有明显缩水,并增加了大量高科技装备,提高了整车的驾乘品质。
编辑总结:也许是因为第八代思域优秀的底子,第九代思域并未进行全新设计,更像是第八代的改款车,造型也融入更多本田品牌的家族特征。
全文总结:
作为本田汽车历史上最重要的车系,思域可以说创造了一个传奇,它伴随着本田汽车从弱到强、从本土到全球的发展历程。全球累计两千多万辆的销量也为本田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最新一代思域已款款来到我们面前,相信未来思域也将继续铸就更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