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者身高186cm,面对Django没有任何压力,座高上与老款车型相同,即便是160cm左右的女生也可以轻松驾驭。
得益于较大的车身尺寸,Django的腿部和脚踏板空间非常充裕,驾驶员腿部与前面板有一拳距离,方向把左右打死时也与腿部有一指的间距,对于个高腿长的驾驶员来说非常友好。
在这台新水冷发动机的加持下,Django LCT成为了我心中最完美的样子,起步加速的平顺性、噪音、震动等方面都被抑制的很好,整体质感提升了两个台阶;当你尽情的拧动油门时,老款Django的嘶吼无力感烟消云散,新动力平台就是一个字:爽。
在匀速行驶时,可以感觉到Django LCT的后减震器设定偏硬,甚至压过白线的感觉都可以直接传递给驾驶员,其实我试驾过大部分单边单减震的踏板车多多少少都不会让你感觉到减震调校的十分完美,这除了原厂设定外,和驾驶员自身的体重也有很大关系,像体验者穿上装备的满载体重95kg,已经将后减震行程和弹簧预载压下去不少,如果想获得最佳的减震状态,还需要自己根据驾驶需求调节妥当。
刹车系统虽然看上去有所调整,但你在骑乘时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前刹车手感依旧非常清晰,紧急刹车时的制动性能可以保证,前轮ABS介入的非常及时,在我试驾当天天空还飘了雪花,即便是这种路面上驾驶,Django的整个行走、刹车系统都能给你带来十足的信心。
Django LCT非常适合北京这种复杂的城市路况中行驶,它绝不是徒有其表的花瓶,出色的加速感让你在车流总穿梭不在发愁,转弯时出色的循迹性也向那些125cc的小排量踏板看齐,它灵巧又易于掌控,哪怕你是一个摩托车新手也能够快速掌握到驾驶Django的诀窍。
最后说说Django LCT的整体运动性和操控性,由于较大的车身和较长的轴距,和那些与运动专长的踏板车很明显不是一个驾驶风格,不仅排气一侧的极限较浅,也相对缺乏一些灵活性。如果你对Django运动性有非常高的期待,那你可能会失望,说到这里我会建议你去看一看标致的另一款踏板车SF4。
总结:
Django LCT得益于水冷动力总成的加入和车辆的进一步优化,整体驾驶质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2万元区间的复古踏板车中,你很难找到这样一款既适合通勤又具有格调的车型,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把Vespa拿出来比较,确实都作为欧洲品牌,两款车型确实有比较的资本,不过Django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再配合产品迭代的性能提升,竞争力也再度增强。如果看到这里Django LCT还不能让你动心,那你只能放弃复古踏板车这个选项了。
精彩内容回顾:小钢炮正当时 SF4/FNX150/台风150对比
最近奥迪宣布放弃2033年停产内燃机的消息,堪称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风向标式转折。当行业还在为纯电转型摇旗呐喊时,这位德国巨头用「务实」二字重新定义了转型节奏 —— 不是倒退,而是在市场与技术的博弈中找到了更聪明的平衡点。
出众的套件版比普通版贵1万,多的可不止是运动套件和专属的红色车漆,光这俩东西他也不敢收你1万,就算加上全车Alcantara内饰也不值啊。别慌,还有全LED矩阵大灯、前排座椅通风、加热。以前你敢想么,ID3都能给你配上座椅通风了,这回你觉得这一万花的值么?
车企改款一辆车和我们改脚本一样,一个听消费者的需求,一个听老板的需求,告诉你让你修改,你改少了吧,不痛不痒没感觉,改多了又怕还不如之前,更不喜欢,这个度很难拿捏。
作为奥迪全球销量支柱,第三代Q3的设计革新极具辨识度。分体式灯组堪称点睛之笔:车顶23像素模块组成的数字日行灯支持四套动态光效,下方矩阵LED大灯首次实现变道灯光警示 ——拨转向时路面会投射动态引导线,这种 “可视化安全交互” 比传统提示更直观。车身风阻系数降至0.30,虽不及小鹏G7的0.23,但通过优化侧裙与格栅导流板,在SUV造型中实现了风噪与通过性的平衡。
前两天参加了新别克纯电E5的品鉴会,挑几个关于新车的重点跟大家聊一聊:1、新别克纯电E5是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的首款车型,CLTC工况续航 620公里,百公里电耗13.4kWh(每公里电费不到7分钱),充电速度提升30%,30%-80%补能需1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