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开始的第一年,在此期间,一系列的汽车政策将陆续出台。
政策名称:关税
实施时间:1月1日起
内容:按照入世承诺,今年起我国进口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汽车整车的关税将由目前的30%统一降到28%。变速箱、减震器、散热器、离合器、转向器等车用零部件的关税将由13.5%至12.9%降至10%;2006年7月1日起,关税将进一步降至25%。
点评:经过这次降税,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加入世贸承诺的降税义务”。虽然进口车关税降低了2%,但是进口汽车整车的综合税率仍然超过50%。虽有2%的关税降幅,昂贵的进口车对于买不起的人来说依然买不起,对于高消费族也无所谓。
政策名称:《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
实施日期:1月1日
内容:新办法对车辆购置税的申报、退税、税款征收、完税证明的管理以及档案资料的管理有明文规定。
在税款征收方面。新办法重点提到车购税的核算方式,提出了“销售价”与“最低计税价格”两个概念。“最低计税价格”由税务部门确定。一般来讲,如果销售价高于最低计税价格,则按销售价×10%征收税款,如果销售价低于最低计税价格,则按最低计税价格×10%征税。
点评:此次出台的《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向消费者详细介绍了车辆购置税的征收、退税、完税等程序,但最大的吸引点还在于其对归国留学生和来华定居专家的优惠政策。
政策名称:《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
实施时间:2月1日
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于去年11月3日正式发布,并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2006年5月1日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所有车型均需符合该办法的要求,否则暂停有关车型《公告》。
点评: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颁布1年5个月后,《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终于出台,这是规范我国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的第三步。在显著位置标明中文产地或国内生产企业的名称,是企业守法经营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客户和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是保护自主品牌和引导自主开发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