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2月23日北京市环保局宣布,从12月30日起,北京将率先在全国实施机动车排放的国3(相当于欧Ⅲ)标准,未达到国3标准的新车将停止在北京销售。北京市环保局同时宣布,自2005年12月30日起,在北京市销售的新上市车型必须安装车载诊断(OBD)系统;2006年12月1日后,未安装OBD系统(即使达到机动车排放国3标准)的新车也将禁止在京销售。
虽然此前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20批次达到国3标准的车型目录已经涵盖了104个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的1465种车型,占到了目前北京市场机动车销售主流车型数量的80%;但就市场销售量而言,国2标准的车型仍占很大比重,特别是在一些有形市场,销量可占到一半以上。然而按照规定,此项政策的“缓冲期”总共只有7天,其中有效工作日只有5天。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从国2标准向国3标准的过渡,确实令厂家、商家及买家感到勉为其难,由此也在2005年以来一直波澜不惊的京城车市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2006年元旦前后,记者走访了汽车市场,目睹了京城实施国3标准“缓冲期”前后车市发生的种种变化。
赶搭“末班车”“缓冲期”车市销量陡增
由于许多消费者认为国2标准的汽车养护及使用成本较低,所以在2005年12月24~29日的政策“缓冲期”期间,不少消费者纷纷赶搭“新车新标准,老车老标准”的末班车,由此带来了国2标准汽车的销量出现了猛增,京城整个车市也因此短暂“升温”。
有“百姓车市”之称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企划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说,2005年12月23~29日的一周内,北方市场共销售汽车1139辆,创造了北方市场自2002年以来单周销量的历史新高。其中,销量比上周提高超过90%以上的车型有哈飞、金杯、菲亚特、长安、福田、奥拓,而这些车多是符合国2排放标准的车型;其他符合国2排放标准的车型中,如夏利、富康、桑塔纳、吉利、北京现代等车型销量也有相当程度的上升。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销售量最近明显增加。近几个月,亚市每周的销售量一直在800辆左右徘徊,但是在2005年12月19~25日这一周,尽管只有24日、25日两天处在“缓冲期”内,但周销售量仍陡升至1184辆。其中,亚市夏利万吉祥专卖店的日均销售量增加一倍,亚市中瑞辰奇瑞专卖店风云、QQ的日销售量增加四成,奥拓、哈飞等国2车型的销售量也明显增加。
元旦当天,记者在中联汽车市场看到,被作为经销商临时仓库的深四五米、占地数千平方米的一个建筑工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闲置;而在半个月前,这里曾经停满经销商的多款库存车。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大部分车是在2005年最后几天出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