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劣产品是软肋
记者在埃索汽车养护连锁店遇到一位陈女士,店员正在帮她给车子的发动机换油,她告诉记者:“自己的车子是个人买的,原本想少花一点钱,在小店买既有牌子又不太贵的油,谁知道买了劣质的油,不但不能用,还把发动机给磨损了,这才到正规的连锁店来,买了美孚的油,用着总算是放心了。”
记者根据陈女士提供的地址来到一家汽车美容店,看到店里没有什么生意,一个工作人员坐在门口,记者上前询问工作人员该店是否有正规的经营牌照,老板从里屋出来,于是记者又问起陈女士买的油是什么牌子的,老板拒绝回答记者的问题并要求记者离开。当记者正要离开的时候,坐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小声告诉记者:“店里都没啥生意,只能这么做。”记者问他“只能这么做”是不是指以次充好,该店员没有再回答记者的问题。
其实不光是陈女士有如此遭遇,在采访的过程中,埃索汽车养护连锁店的老板娘朱女士还告诉记者,像陈女士这样遇到假冒伪劣产品的顾客不在少数,她们的店就经常接待一些顾客,这些顾客的车子因为使用了劣质机油或者质量不过关的零部件导致发动机受到损坏,于是到正规店再做一次换油保养,有的甚至还要修理发动机,这样一来,反而浪费了更多的钱。
据业内人士介绍,汽车美容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用料的差价及工时费。打蜡的市场价在80元—380元之间,改装音响在500元—15000元之间。但其耗材的成本及其低,利润一般在50%-60%,个别则高达100%以上,利润相当可观。然而,有的商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便常常以次充好。有的非正规店甚至抱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心态,使用成本极低的假冒伪劣产品,利用扩大差价增加利润,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