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马迎接大考
不管新3系能否如愿热销,华晨宝马今年都将摆脱去年销售颓势的阴影:今年前6个月,华晨宝马的销量已经达到了7034辆,同比增长了10%,而2004年全年宝马的销量只有8660辆。前半年的增长加之9月之后的新车上市,华晨宝马销量超过去年应该不是问题。
当然,今年的增幅是建立在年初的大幅度降价基础之上的,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华晨宝马的赢利情况。对于合资企业的赢利状况,华晨宝马并没有给予直接回应,只是表示“追求利润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无论是宝马还是华晨,既是股东也是供应商,只有华晨宝马和两个股东这三方都赚钱,合资企业才有价值”。
从今年1月降价开始的宝马“2005市场攻略”,则是宝马在中国试水一年之后开始的主动变身。宝马的2005市场攻略主要包括拓展经销商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培训、实施产品攻略以及扮演负责任企业公民角色等内容。3月1日,每年可以为2000人提供为期5天的全方位培训的宝马中国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随后配备主动转向系统的宝马530i上市,而宝马的服务网点也将在今年达到60个。作为一个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档品牌,如何尽快从发达国家市场的思维模式转变到理解并适应中国车市的实际情况,对于成立不到两年、七成员工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的华晨宝马来说,不啻一场大考。
国产化依然是困扰华晨宝马的难题。在2003年华晨宝马签署合资协议时,曾明确表示,第一代国产宝马汽车的国产化率将达到40%,结果是至今其国产化率都达不到当初承诺的40%。对此,华晨宝马总裁施润博如是解释:“虽然目前宝马的国产化率不到40%,但国产化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规定。我们追求的不光是数量,更是价值。”对于高档车而言,在不影响品牌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国产化率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自觉追求,从今年4月份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又给高档车的国产化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但规模小、配套要求高的特点使高档车的国产化往往心有余力不足。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依然是摆在华晨宝马面前的现实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