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试驾 导购 消费报告 产品服务 视频XTV 社区  
[新车发布] [编辑有话] [价格信息] [行业动态] [各地车展] [赛事报道]
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
 
[疑问] 速腾为什么要..汽车侧撞国标7月起实..自主品牌亟需锤炼“软..
新消费税即将施行 起..骏捷上市即成赛车美系品牌中耀眼明星 ..
分页: 总页数:2
汽车业利令智昏 中方唯一贡献是低劳力价格?
【爱卡汽车网】 2005-07-29 11:51:00 出处:2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李佳瑶
   狂降206亿!我国汽车行业上半年的整体利润缩水之大,再次给业界敲响警钟。

  经过了两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汽车行业几乎出现了“利令智昏”的集体冲动。当市场增速从70%以上骤然降至10%以后,几十家汽车企业一拥而上的后遗症顷刻间暴露无遗。然而,目前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高风险尚未引起业界应有的重视。

  今年上半年夏利等老车型的畅销,对国内众多合资企业不断推出的新车是很大讽刺。新车滞销,让有些企业有点儿找不着北。在利润一降再降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希望每款新车都能为其利润报表带来光泽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合资企业的产品占据了我国80%以上的乘用车市场。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是凭借快速发展来提高效益。但高得离谱的利润,让许多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东沾沾自喜,止步于组装式的合资模式,忽视了抓管理、降成本这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从资金链条到零部件采购,许多合资企业现在都已陷入泥淖,不能自拔。

  众多整车合资企业中,虽然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了50:50的持股比例,但在零部件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方面,受制于外方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有些外方在引进车型时,指定要采购为其配套的原有零部件。虽然部分零部件也在国内投产,但外方要么独资,要么控股。去年以来,零部件价格的忽高忽低,已让业界明了外方的谋利之法:即制定高高的零部件价格,通过合资协定让企业采购。就算整车利润减少,外方仍然能够从零部件那里赚取高高的利润。去年有识之士曾呼吁,警惕跨国公司转移整车利润至零部件,但至今未引起业界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1 2
分页: 总页数:2
 上一篇:北京现代途胜大队“2005锡蒙草原行”自驾游征集
 下一篇:宝马3系新旧交替迎接大考 价格问题依旧敏感
推荐经销商
·中汽南方
 北京
 010-67886666
·森华佳运
 北京
 010-62950498
·一汽大众骏宝威
 北京
 010-84917171,84917979
·中润发奥迪
 北京
 010-63263377
相关产品文章
数据库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