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科技频道 原创]
2007年,苹果的第一代iPhone上市。那时iOS和App Sotre都还不够完善,消费者能够直观体验到的革新主要是在交互体验方面。第一代iPhone摒弃了那时常见的实体键盘,采用了3.5英寸的“大”屏幕。这并非苹果首创,早先发布的摩托罗拉A1200等手机其实也有类似的设计,但是第一代iPhone采用了多点触控的电容屏,将触控的体验提升了几个量级。用两根手指缩放图片现在看来是再自然、再基础不过的操作,但是在那个时代只有iPhone能够做到。
借助于交互体验方面的优势,苹果在手机领域站稳了脚跟。随着iOS和App Sotre的不断成长,iPhone最终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在2017年iPhone问世十周年之际,苹果推出了采用全面屏的iPhone X。它的机身正面彻底抛弃了实体按键,引入3D面部识别(Face ID)传感器和手势控制技术,带来了交互体验的又一次革新。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也正在进行对车内交互方式的探索。在2000年之前,车内往往堆砌着大量的实体按键,车越高级按键就越多。到了2001年,宝马的新一代7系车型搭载了划时代的iDrive系统(intelligent-Drive system,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对按键进行了精简,让用户通过一个旋钮和少量的按键就能控制大量的功能。十年之后,扎根于硅谷的特斯拉推出了搭载“车内Pad”的Model S,车内的主角是17英寸的超大屏幕,几乎看不到实体按键。接下来在的Model 3更加激进,就连仪表盘也不见了踪影。
总的来说,车内交互方式进化的方式与手机有些类似。不过,车内大屏化虽然已成趋势,却并没有像iPhone那样带来用户体验的跃升。由于实体按键被大幅简化,所以空调、多媒体、车辆设置等一系列功能全部集成到了中控屏当中,如果你对车辆不够熟悉,要在多级菜单中找到一个特定功能是非常麻烦的,这与驾驶安全也是相矛盾的。如果为了保证安全而简化菜单,那又与智能汽车上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背道而驰。特斯拉的内饰确实很有科技感,但是摘掉粉丝滤镜之后,恐怕没有几个人认为它的车机是非常好用的。就交互体验而言,特斯拉远远不能与苹果相提并论。
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车内交互体验?苹果正在开发中的汽车会采用什么样的交互方式?照抄手机肯定是不合适的,在使用手机时,我们会盯着屏幕;而在驾驶汽车时,我们更需要看向前方道路。目前看来,最适合车内的交互方式是语音控制。
拜腾的屏幕更加夸张,中控屏的尺寸达到了48英寸。但是在自动驾驶实现之前,这样的设计并无不能带来足够好的交互体验,因为它无法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海量信息与驾驶安全之间的矛盾。目前只有语音控制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语音控制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功能,最近几年的很多新车上都有搭载,但是没什么人用。其实这并不是语音控制本身不够好,而是车企没有把这项功能做好。
语音控制功能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语音识别、语义识别、车辆控制。在语音识别方面,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国内车企大都采用科大讯飞或者思必驰的方案,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7%以上。语义识别是一大难点,汉语博大精深,几个字的不同组合会带来语义的千变万化,在用车场景下更需要车企的工程师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车辆控制看起来不难,但是它要求车辆开放更多的控制接口,这是传统的底层架构比较难实现的,而且它不仅依赖语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车企内部各部门的协作。
真正好用的车内语音控制功能可以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小鹏P7最新全语音车载系统为全行业做了很好的示范。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曾表示:大屏是汽车交互的过渡方式,未来的核心还是在语音。所以小鹏P7在开发阶段就从底层架构上为语音控制做足了准备,车内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小鹏自研的,可以非常方便地与语音系统相结合。
在升级了Xmart OS 2.1.0版本系统之后,小鹏P7车上几乎所有应用生态及功能都可以呼叫“你好,小P”解决。同时,这套系统还具备全场景的连续对话功能,让用户可以一次说出多个指令或者随时打断进行下一个步骤,交互方式更接近人的日常交流,极大的提升交互效率。
通过演示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小鹏P7的全语音车载系统可以带来非常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用户不需要去研究说明书,直接按照大脑里最直观的想法与车机对话,就能够控制车内的大部分功能。连续对话功能让用户无须重复唤醒,系统每25秒可听取最多10个指令;语义打断功能可以让用户在语音对话中用有效指令随时打断小P,进行下一个步骤;语义拒识功能可以让小P具备很强的分辨能力,不是对小P说的指令,小P不会执行;双音区语音识别在车内多人场景中非常实用,主驾语音唤醒只听主驾、副驾说话不识别,反之亦然。
此外,小鹏P7的全语音车载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实现自定义,用一个指定的“暗号”就可以让车辆执行一系列的操作,为车内的交互体验带来了更强的个性化和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点评:进入2020年,新一代智能汽车逐渐在用户体验方面和传统汽车拉开了差距。虽然小鹏全语音车载系统还不是车内交互体验的终点,但是它在现阶段毫无疑问已经领先了竞争对手们一个身位。智能化带来的优秀的用户体验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新一代的智能汽车,这种趋势又反过来促使传统车企朝智能化的方向加速转型。
精彩内容回顾:
自特朗普宣布美国开启“高昂关税”措施后,诸多汽车品牌也陆续开启对加征高昂关税的反击。同时沃尔沃汽车也于近期宣布,将在美国市场停售品牌旗下“S90”车型,而消息人士对此也表,沃尔沃宁愿停产这款车型,也不愿应对关税。同时品牌旗下近期发布的ES90纯电动版车型,也将不会向美国市场提供销售;新车将在中国市场进行投产,目前已在欧洲市场开启预订工作。而沃尔沃官方也表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至2026年陆续拓展至其他市场。
比亚迪王朝网全新车型唐L上市,推出DM混动与EV纯电两种版本,唐L售价22.98万-28.98万元。新车以混动长续航、大七座空间和智能化配置为核心卖点。
4月9日,上汽大通G50混动版上市,领航版售价13.98万元,旗舰版14.98万元。新车以“真大空间、真低油耗、真长续航”三大核心卖点,直击用户出行痛点。
如果说现款凌渡L长了一张经典的大众扑克脸,稳重中带着“莫挨老子”的那劲儿。那新款就是引擎盖下藏了个“微笑唇”中网,配上全新开眼角LED大灯,更活泼,更平易近人。
随着4月上海车展的临近,大众汽车也将借此契机推出三款全新概念车型,同时也彰显了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根据消息显示,大众汽车将推出两跨跨界车型以及一款三厢车型,其中一款是来自大众安徽的纯电动车,另一款是来自上汽大众的增程式动力系统的B级SUV。此外,还有一款来自一汽-大众的电动三厢车,并将再次为整个车型阵容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