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SHOW 原创]
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迈入700万辆规模,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占率为25.6%,也就是说每卖出四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产品。其中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因此,2022年也被视为中国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爆发年,在过去一年,各种技术名词满天飞。只是,在插电式混动突飞猛进的2022年,人们记住更多的是比亚迪MD-i、长城DHT、吉利雷神混动,反而鲜有合资品牌的产品,难道合资品牌的插电式混动就没戏了吗?
2022年成自主品牌插电式混动爆发元年
早在2016年开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就先后推出了自己的PHEV产品,但彼时的新能源市场也才刚刚起步,叠加插混车型售价比燃油版车型更贵,因此合资车企的PHEV车型几乎都折戟沉沙。
而到了2022年,国内PHEV市场彻底爆发,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开始崛起。在2022年PHEV销量前10名中,光是比亚迪就占据了榜单6个名额,吉利占1个席位。而合资品牌仅剩奔驰与宝马的身影。至于其余合资品牌的车型早已不见踪影。
2022国内PHEV销量排行 | ||
排名 | 车型 | 销量(辆) |
1 | 宋PLUS新能源 | 454983 |
2 | 秦PLUS新能源 | 308277 |
3 | 汉 | 272419 |
4 | 唐新能源 | 148585 |
5 | 驱逐舰05 | 61949 |
6 | 秦新能源 | 33665 |
7 | 帝豪L Hi·P | 22980 |
8 | 奔驰E级 PHEV | 21928 |
9 | 宋Pro新能源 | 20323 |
10 | 宝马5系PHEV | 17126 |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
其实,合资品牌在PHEV市场中也有过高光时刻,只是现在自主品牌太过于耀眼,让人们忘记了他们曾经的辉煌。在三年前的2020年,合资品牌的PHEV车型还是销售主力,销量前10中合资车型占据了7个名额,大众、丰田、宝马、奥迪以及沃尔沃均在其中,而自主品牌仅有汉DM、荣威ei6、秦Pro DM三款车型上榜。
自主插电式混动为何突然炙手可热?
自主品牌在PHEV市场能够崛起,一方面是技术相比此前大幅提升,解决了“有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的问题。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新一轮PHEV产品油电趋向同价。在这两大优势下,自主品牌车型销量暴增自然也就具备了条件。
而PHEV相比纯电动车型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里程焦虑,还有长续航,而相比传统燃油车又拥有较低的油耗表现。并且,PHEV车型还能够提供纯电车型体验的同时,还拥有燃油车的便利。不光如此,PHEV车型因为既有发动机又有电动机,拥有更强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有更强的动力表现。这些优点也是促使消费者选择PHEV车型的原因。
反观,合资品牌旗下PHEV车型普遍与燃油车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即便是后期有不小的优惠,依然要比燃油车的价格高出不少。而且,像卡罗拉/雷凌双擎E+更是卖到了20万元以上,如果不是考虑绿牌的因素,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到更高一个级别的燃油车型了。
另外,合资品牌的PHEV车型在近几年几乎没有技术更新,这就导致这些车型的纯电续航普遍较低,在匮电状态下,燃油效率和动力又不太理想。种种因素之下,合资品牌与豪华品牌在PHEV市场也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除了自主品牌自身争气之外,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是让PHEV这种曾经的“过渡”技术,转型成“新风口”。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在国家新能源战略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是一条与纯电动车路线平行发展、融合促进的技术路线。
同年,工信部发布新版“双积分”政策,明确插电混动车型为新能源车型,给予新能源正积分。并且计算权重进行修改,在双积分计算方式上相比于纯电动汽车,PHEV车型更具有优势。所以,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变小,PHEV的优势提升明显。因此,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导向,都给了传统车企选择发展PHEV车型的充足理由。
中国品牌插电式混动技术有哪些?
当前国产插电混动的代表分别有比亚迪、长城和吉利等品牌。从技术原理来说,三家技术极为相近,均为串并联构型。
串联时,发动机作为发动机供电,由电动机驱动车轮,电池作为存储介质位于二者之间。发动机与驱动电机串联,发动机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轮。增程式混动便使用的串联构型。
并联时,发动机与驱动电机是相对独立的两套动力系统,可以分别驱动车轮,也可以共同发力驱动车轮,因而普遍有全速域更佳的动力表现,但发动机并不会向电池或驱动电机供电,因此在馈电状态下能耗表现普遍欠佳。
因此,串并联构型融合了串联、并联构型的特征,发动机即可以为电池、电机供电,也可以参与驱动车辆。目前主流的比亚迪DM-i、吉利雷神Hi·X、魏牌DHT等都属于串并联构型的分支。它们普遍拥有100-200km的纯电续航里程,馈电油耗也能达到4L-5L/百公里左右。
留给合资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PHEV市场的爆发会是昙花一现吗?支持者认为,PHEV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有助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的平稳过渡。特别是随着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补”的完全退出,受补贴退坡影响较小的PHEV车型的性价比优势会更加凸显。
虽然合资品牌开始电动化转型,但此前在PHEV上的投入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主流合资品牌的大部分PHEV车型,最大纯电续航能力仍未能达到100km,也都不具备快充能力,换句话说,这本质上仍是一台比较省油的燃油车而已。
随着PHEV市场的不断壮大,主流合资品牌也开始重视这一领域,例如本田就已经发布e:PHEV强电智混技术。但相对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虽然可以通过自身高效的响应与决策机制,快速转身实现主流市场的插电混动化。但决策偏慢、技术储备与产品规划等问题,又让他们在中国PHEV市场显得进退两难。
国内主要合资车企,目前都没有兼具产品力与价格竞争力的PHEV产品,未来也没有看到相应的产品规划。无论是德系品牌不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P2插混,还是日系品牌强行由混动加大电池容量的PHEV,都不在主流消费者考虑之列。
想要投入研发PHEV技术,就需要有足够的燃油车营收去摊薄研发与营销成本,但想要在新能源时代保住燃油车的体量,就需要以价换量。所以,在新能源领域进度缓慢的合资车企,PHEV规模会持续萎缩,市场份额也会被自主品牌进一步吞噬。
编辑总结:PHEV是2023年之后主流车企竞争的必答题,而PHEV领域的竞争,事实上就是对燃油车基盘争夺的竞争。合资车企依旧认为PHEV是燃油向纯电的过渡,在大力发展纯电车型的同时,战略性的放弃了PHEV车型。如今PHEV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合资车企想再回头争夺这一块市场,却发现自主品牌早已凭借技术与价格优势占领高地。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