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易耗型消费品,从开始使用的那天起就会面临着各种毛病,汽车维修因此也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利行业。
然而,“踏进维修店,你就有成为挨宰对象的可能”,在广州相关汽车行业工作多年的兰先生说,“大大小小的维修店,十有八九存在通过坑蒙骗牟取高利润的行为,这个行业的暴利是个业内公开的秘密!”
黑幕重重
广东省消委会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印证了兰先生的说法。该报告指出,零配件以次充好、夸大汽车毛病、乱收各种名目费用、零配件随口叫价无标准、维修技工水平参差不齐难辨识等5大问题,在调查人员所暗访的汽车修理店铺中以接近9成的比例存在。
比如说,一个普通的保险杠,不少车行把原来标签刮掉,再贴上外国品牌,费用就可以从100元升到上千元;火花塞松动打不着火紧固即可,却偏偏说成发动机有毛病要大修。“这都是汽修行经常耍弄的伎俩”,兰先生说,“车行的人一般都会故意试探一下车主的汽车知识,然后据此对号看人下‘蒙药’。”
广东省消委会副会长陈国木梁表示,该省消委会收到汽车方面的投诉增长剧烈。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无照无牌经营的维修店很多,二是在维修过程中价格欺诈比较突出,第三就是故意夸大毛病,本来是一个小毛病却说得很严重。
在兰先生的指引下,记者近日来到广州市汽车修理服务比较集中的恒福路一带。看到在这些改装、维修和汽车音响等特色专门店中,没有在经营场所内悬挂有关资格证照的果然不少,而一些悬挂有有关证照的店铺也存在着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
在一家叫“恒×”的维修店内,记者注意到,大约40多平方米的维修档口所持有的只是“三类维修企业”的证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只能从事汽车的某些专项的简单维修工作,对于车辆的大修和全面维护是没有资格的,但该店员工却表示,如果记者的车需要做全保的话,可以找他们,而且价钱很便宜。
而一些销售汽车零部件的档口则玩起了“卖而优则修”的把戏,比如卖轮胎的兼做修胎甚至四轮定位的生意。“与出售零部件要求不同,由于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安全,汽修企业在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必须到运政部门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才能具备汽修资格,而汽修的等级也是有严格区分的,不能任意扩大自己的修理范围,”兰先生表示,“为了钱,这些企业随意扩大业务范围。不负责任的揽活更成为维修欺诈行为的温床。”
广州帕萨特汽车特约维修站技术总监谢风表示,汽车修理是复杂而且责任很大的行业,专门的培训与资质很重要,这些违反规定的修理档口对交通安全危害很大,种种坑害车主利益的欺骗行为则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损坏的是整个修车行业的利益。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即使是规模庞大的各个品牌4S专门店,类似的欺骗行为也多少存在,只是隐蔽性和量上比较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