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汽车文化 原创]
提起乐高积木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为它乐此不疲,痴迷程度到达巅峰。乐高积木是丹麦奥利·柯克·克里斯琴森发明的一款塑料积木,形状有1300多种,每一种形状都有12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以红、黄、蓝、白、黑为主。
它需要拼装者动脑动手组合后拼插出变化无穷的造型,令人爱不释手。近几年乐高和汽车品牌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今天小编就介绍一款2020年乐高积木推出的一款Speed系列赛车套装玩具。
2020年乐高推出的包括奥迪、法拉利、保时捷和兰博基尼等多个品牌在内的Speed系列赛车套装。近日小编就购得一款编号76898的捷豹赛车套装,该款套装包含Formula E Panasonic Racing GEN2和I-PACE eTROPHY两款赛车。
记得刚刚结束的2018—2019FE大奖赛中,捷豹车队就派出Formula E Panasonic Racing GEN2征战FE正赛,I-PACE eTROPHY用于垫场赛,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组乐高赛车套装的推出明显表明乐高赛车拼装玩具已经开始涉及电动车领域,套装中的两款车型一款是捷豹的Formula E电动方程式赛车、另一款是FormulaE电动方程式锦标赛官方垫场赛专用车I-PACE eTROPHY车型。
2020年2月29日拥有赛道基因的捷豹,在千年文明变迁的古城马拉喀什,再次开跑。这是捷豹Formula E车队的赛车手Mitch Evans继墨西哥城站夺冠后再次出发,整场比赛不仅创造了最快圈速,还在赛程中前后车竞相追逐更是惊心动魄。
捷豹I-PACE eTROPHY纯电赛车2018年5月,在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E)柏林站全球首秀。乐高最新推出的一款Speed系列赛车套装玩具中就有一台按照原车外观设计开发的I-PACE eTROPHY纯电赛车。今天小编也借来一台真车,来对比一下乐高赛车与这台真车细节上的一致与不同之处。
这台乐高积木赛车如同真车外观设计几乎一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最初概念车的构想,虽然是积木但是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的车辆的前部腰线流畅、后部腰线凌厉整洁感。
车身下沿的黑色运动横条拉花也完美呈现在乐高积木赛车车身中。唯一缺少的是乐高积木赛车上后段的豹子LOGO拉花,从而让真车逊色了不少。
这台乐高积木捷豹I-PACE eTROPHY赛车的中网设计也如同真车一样,给人一种电力十足的感觉,车头红色捷豹LOGO还原度也非常真实。
真车车头LOGO与乐高赛车车头对照度非常一致,可见这台乐高捷豹I-PACE赛车的做工非常细致。
车头前大灯模组也是按照真车比例来设计的,只不过细节上过于简单了一些,小编个人认为如果选择透明塑料积木表现这个位置可能会更加真实一些。
这台乐高积木版捷豹I-PACE eTROPHY赛车前机盖设计与真车如出一辙,不论哪个角度看都栩栩如生。
真车的左前轮上方位置是充电接口,但是在乐高车模上没有展现出来。
捷豹I-PACE尾部车顶的高扰流尾翼与乐高I-PACE eTROPHY赛车基本一致。
只不过乐高I-PACE eTROPHY赛车是按照Formula E比赛用车设计的,所以与征战赛场的那台实车如出一辙。
侧面上看去乐高赛车模型在车顶尾段的微小细节设计基本与I-PACE真车设计一致。
乐高I-PACE eTROPHY赛车模型的轮毂也采用跟真车完全一致的设计样式来展现。只是中心位置缺少了红色豹头LOGO,这点应该算是美中不足了。
乐高I-PACE eTROPHY赛车模型的尾灯设计与I-PACE真车设计几乎一致,红色对称翅膀设计也几乎相像。
乐高I-PACE eTROPHY赛车车身独有的豹子LOGO拉花与真品基本完全一致,可见乐高在推出这款积木玩具上市前也是对捷豹品牌的细节做的无微不至的功课了。
最近长安汽车推出了1款第四代CS75 PLUS新增版本——智慧卓越型,官方售价11.59万,叠加现金优惠和置换补贴后,低至9.99万!这款新车的出现,打破了中型燃油SUV市场原有的“平静”。也许在其他竞品看来,长安真的很“不懂事”!
根据此前规划显示,捷豹路虎承诺将在2026年推出6款纯电动车型,其中首款纯电动车型——路虎揽胜纯电版,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那紧随其后的第二款车型你们知道是谁吗?
沃尔沃这次也要在小型纯电SUV市场发力了!7月17日,作为EX30跨界越野版本的沃尔沃EX30 Cross Country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26.38万元,焕新专享参考价23.38万元。此外,沃尔沃EX30后驱长续航版Plus也同步上市,官方指导价21.98万。焕新专享参考价17.98万。
低情商说法:奔驰卖的是车标;高情商:奔驰卖的是自己的标准。就拿快要上市的纯电CLA长轴版来说,这车很多的安全设计纯纯多余!
咱们先来看看最核心的亮点!空间!。三排六座布局搭配第二排独立船长椅,比七座车更注重乘坐舒适。车身加长 186 毫米至 4976 毫米,高度增加 44 毫米,更关键的是轴距拉长 150 毫米至 3040 毫米,且全部用于座舱空间 —— 这种将加长尺寸实实在在转化为乘坐空间的设计,比单纯拉长车尾更显诚意,第三排不再是 “应急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