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 原创]
在此次全新聆风首发之际,日产还向全球媒体展示了自己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路线。向来以“技术的日产”自居的这家公司,同日本另外两家大型车企在新能源这条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路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产是如何规划未来的。
一、为什么要坚持电动化路线?
作为日本另外两家主要汽车企业,丰田和本田将未来押注在了氢燃料电池技术上。之前我们也对于这两家企业的燃料电池车型进行过报道。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
本田同样也押注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并且首台燃料电池车型FCX也已面世。
而日产却坚持了另外一条技术路径:推出使用锂动力电池的纯电动车型,并最早投入了消费市场。如今,日产的第一代大规模量产的纯电动乘用车聆风(LEAF)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自2010年全球上市之后,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30万辆,是纯电动汽车界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
当然,之所以选择纯电动技术,也同日产在纯电动驱动技术的积累分不开:自1947年日产第一台纯电动汽车TAMA面世之后,日产已经在纯电动驱动的道路上探索了整整70年。
日产第一台纯电动车TAMA诞生于1947年,当时战后日本由于电能过剩,因此日产响应政府号召推出了这款纯电动车型。
TAMA采用了比较超前的设计理念,比如说集成在底盘下方的动力电池,并且当时这台车的续航里程达到了65km,电动机最大功率3.3kW(4.5Ps),最高速度为35km/h。
1998年,日产向日本北极科研队提供了这台纯电动实验车,这台车在北极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服役了6年,没有发生过任何故障。值得注意的是,它采用了锂离子电池为能量源。
2000年,日产推出了这样一台HYPERMINI纯电动汽车,当时在横滨被用作共享汽车,并且还采用了铝制车身,体现出了非常超前的概念。
这两台测试车(车身基于TIIDA和CUBE)在2008年面世,搭载了第一代聆风的电驱平台,为聆风的推出做好了技术准备。
虽然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技术,电驱技术结构更加简单,技术壁垒也没有燃油车型那么多,但这样就能够给其他车企“弯道超车”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吗?我看未必——如今尚没有哪家车企能够生产像日产聆风这样,30万台车在49个国家累计行驶了35亿公里,没有一起因为电路系统引发事故的,令人放心的纯电动车型。
一汽-大众探岳L要来了!根据之前说的,3月就会上市!这两天,有大众销售在社交平台发文,说探岳L到店了,还发起了价格竞猜,给出了3组盲猜价格,其中选18.98万-24.98万的网友最多,这或说明探岳L的最终价格比现款更便宜,是可以被市场接受的。
腾势2025款N7将于2月18日上市。2月12日(含)前预订25款N7的用户可享3年或4次基础保养(含首保,时间和次数两者以先到为准)。
2月12日,吉利银河L6 EM-i上市,5款版型售价区间8.28万元-10.98万元。3月31日前大定并锁单的用户可享限时先享指导价和6大权益,全系现金优惠3000元,惠后售价区间7.98万元-10.68万元,相当于比先享提车价便宜1万。
这两天,一汽奔腾小马刷爆全网,奔腾也是趁热打铁,上了伶俐马、玲珑马2个新版本。这次新增的10.1英寸中控大屏,不仅支持AI语音助手,还集成了在线音乐、视频资源、软件生态商城、导航及手机投屏交互等。
新车内饰大变样,取消了双联屏,换装更大尺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取消飞机挡杆,改用怀挡,并对空调出风口重新设计。原挡把位置整合越野功能、座椅功能等,提供控制按键及拨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