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离地间的问题 汛期驾驶的车型工艺

出处:爱卡汽车网 责任编辑:翟元 时间:2007-07-26 11:41:22 [ ]

  07年夏,全国多省遭遇洪水袭击,很多地区的城市街道陷入一片汪洋,在部分受灾不是很严重的地区仍能看见道路上有车在缓慢的行驶。在洪灾泛滥的时候,怎样的车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在水中行驶所受到的损害?怎样的设计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洪水对于车身的伤害?在此,笔者给大家总结几点。

  底盘高,最小离地间隙大

  越野车之所以有那么好的通过性,很大程度归功于它的高底盘,在恶劣的路面条件下亦能表现出一惯的强势,让出多余的高度空间给不太平坦的路面以及各种尖锐的石头。洪水当前,这样的车可以尽可能让车的底盘受到水的冲击,而我们所看到的广告片中,涉水而行的车多为越野车。

  通过能力也可以与“最小离地间隙”挂钩,其定义为:汽车在满载(允许最大荷载质量)的情况下,其底盘最突出部位与水平地面的距离。在平常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反映的是汽车无碰撞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而在洪水肆虐的时候,最小离地间隙反映的是汽车底盘对洪水量的“容纳”能力。

  最小离地间隙越大,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强,容纳洪水量越大,但重心偏高,降低了稳定性;最小离地间隙越小,车辆通过有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的能力就越弱,容纳洪水量越小,但重心低,可增加稳定性。跑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就会比较小,而SUV的最小离地间隙就会比较大。当然,在汛期,选择SUV比选择跑车明智。

  SUV的最小离地间隙一般在200到250毫米,例如路虎神行者2代是220毫米,几乎是A6的两倍。

  防生锈的空腔注蜡技术

  即使底盘再高,最小离地间隙再大,也仍然不能避免车身与水的亲密接触,众所周知,生锈(被氧化)是汽车的天敌。汽车常用的钢铁材料一旦与水接触过于频繁就容易生锈,产生的氧化铁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造成更严重的锈蚀。

  汽车车身中有许多的空腔,这些空腔对于增加车身强度和减小车身重量非常重要,在普通的防锈涂装过程中,这些空腔是没法处理到的。为了防止这种电化学腐蚀从空腔内部发生,技术人员发明了内腔注蜡技术。简单的说,空腔注蜡就是在车身底部四个空腔中打入一定量的液态蜡,经过特定工艺流程使留在车身空腔内部的蜡形成均匀的保护蜡膜,令水滴无隙可入,保证了整车良好的防腐性能。

  大众是国内第一家引入空腔注蜡技术的汽车生产商,用120公斤蜡注入车身空腔,经过一定时间,最后残留在车内的一公斤蜡在空腔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膜。上海大众途安采用的是双面全镀锌车身和空腔注蜡技术,确保车身11年的抗腐蚀能力。这在中国车辆中是为数不多的。

  空腔注蜡技术不仅很好的保证了车辆的抗腐蚀性能,并且也提高了车辆在行使时的稳定。

  除上述两项针对汛期行车的关键因素外,还有对于轮胎的抓地要求,以及车身的电泳涂装等等。装有先进的工艺的车对于恶劣的气候环境都有优于一般轿车的抵抗能力,所以,在汛期行车,应参考车辆的涉水能力,不可盲目涉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上一篇:轻量化设计 宝马确定推出M3 CSL新车型 下一篇:一汽解放多功能车上市
相关导读

    文章搜索引擎

    关键词:

    相关车型途安


    进入论坛:途安车友会

    价格[查看详情]
    参数[查看详情]
    配置[查看详情]
    图片[进入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