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傲慢:报道纽约车展之美国签证序幕篇

出处:爱卡汽车网 马晓波 责任编辑:wendy 时间:2007-04-04 16:52:35 [ ]

  现在,我们正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撰写此次纽约车展之行序幕的经历。1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已经过半,而我的心情却似乎还在繁忙的报道准备工作中,而这种忙碌的状态从获得纽约车展邀请时就已开始。

  一封来自纽约车展的媒体确认信拉开了爱卡报道准备的序幕,随之而来的便是在CNET同事协助下准备相关手续。也许是这个在自由女神光环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太过吸引人,对于1/3的通过率,面签的准备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感谢集团行政对我进行了有如教科书式的先进面签培训之外,无数的同事也传递给我很多经验。在此,不点名的严重感谢一下。

  面签的那一个星期是我有生以来最忙碌的一个星期。星期1、2往返海南,参加北京现代两厢依兰特的试驾,星期3、4往返杭州,参加上汽荣威的试驾。而星期5一早,我就矗立在秀水市场的门口,反复思考该如何合理的回答签证官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签证等候大厅里竟然有超过60%的面签者是去探亲的老年人,像我这样20来岁的年轻人则是少之又少。“11点30的,美商会的,这里排队”,正式的面签就算是开始了。拿着10块钱租金换来的小牌,把所有带有电池的玩意儿(手机、PDA、遥控钥匙等)全部存好,然后就是在瑟瑟的风中开始排队了。进入面签大厅前,需要过两个武警的关卡。虽然武警同志很客气,但如此阵势也不由得令气氛紧张起来。

  进了面签大厅需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窗口递交申请材料然后取指纹,第二个环节就是按照第一环节结束后发放的不同颜色的卡片,分列等待面签。整个过程几乎毫无技术含量,唯一需要的就是耐久力要强。从初中毕业后,就没有经历过如此之大的罚站强度了。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不少年轻人都喊腰疼,别说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更是很辛苦。

  12点30分,添饱肚子的签证官们陆续坐在了不同窗口的后面,我们这些饥寒交迫的人们似乎看到了光明。一位极像《FRIENDS》里MONICA的签证官举起了黑白色卡片,很幸运,到我这队了。前面一对夫妇用颇为流利的英语附带张牙舞爪的动作表演了一番后,我开始为曾经没有深造英语而感到后悔。遗憾的是他们准备的材料不够齐全,所以并没有被签过。而在其后面的两位土的不行的联通中层管理人员连份简历也没带就被放行。这或许就是申办美国签证的神秘之处吧。

  我应该为她叫错我名字而感到幸运。毕竟在得到一句SORRY的同时或许会让我得到许多照顾。我用极流利的中文一句一字的向她表示我去美国的目的。曾经出国的试车经历也让她感到很有趣。最后她在审阅了我递进去的两个月的工资单后用一口地道的美式中文告诉我:“没问题,你被通过了。”总结经验:如果你英语不是很出色且与同事同行的话,最好选择中文。第一说中文会比较有自信,第二,中文对于签证官来说是外语,他们也懒得多问几句。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便有些问题回答的不是太完美或许可以挽回,但如果你说的英语表达错误,那可就完蛋了。

  兴奋之余飞速给所有关注次此签证的朋友们一一电话报喜。或许更高兴的是我的朋友们,终于可以去美国帮他们带他们想要的东西了。哈……(未完,待续)



上一篇:仍未能敲定竞购者 克莱斯勒与奔驰不分手 下一篇:现代傲慢:报道纽约车展之北京出发第一天
相关导读
数据库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