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总页数:2
|
|
综上所述无论从厂家还是经销商来看,奔驰推出新E系轿车似乎都有计划外的“嫌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奔驰新E系轿车的“早产”呢?我们不妨一起分析一下:
原因分析:
一:同为德系豪华车 奔驰E级市场占有率不高
同为德系高档商务用车,谈到奔驰我们不得不去用奥迪、宝马的市场表现与其做以对比。在2006年奥迪A6L累计销售了6万台左右、宝马5系累计销售了1万台左右,而奔驰E级轿车仅仅有5000台上下的销售数字;同为高档商务用车宝马和奥迪却可以创造上万乃至几万的年销量,而更能体现身份的象征和更加尊贵豪华的奔驰却得不到应有的荣誉,在国内这样偌大的市场中竟然难以发挥正常水平,这的确是一种遗憾。如果说奔驰是在刻意的强调它的高贵和刻意的低调的话,那么我们倒要问一问:奔驰的国产究竟是为了什么?相信没有一个企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销量的不尽人意
06年伊始国产奔驰E系轿车正式销售,但其在国内的销售数字却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除2月份达到近700辆以外其他各月的销量都为400辆左右,其中9月份的数字更是下降到了仅有100余辆。10月初E系轿车开始出现小幅优惠,一个多月后这样的优惠最终接近了5万元,这使得其销量终于有了一个明显的回涨并在11月达到了400余台。虽然降价是厂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奔驰这次大幅的优惠的确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KD模式生产“缓刑”两年 E系轿车当拼死一搏
2006年同样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最终以两年的“缓刑”而告终。这样一来包括北京奔驰E级等众多车型的国产项目,就得到了一个积累资本的缓冲期,在KD的生产模式下厂家既能从中得到利益,也能够进一步的为提高国产化率做出努力。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北京奔驰若只能维持在目前的销量水平而不能有一个实质的突破,到时候既要面对难以回收先期巨大资金投入的现实,又要面对政策上40%的国产准入门槛,想必那样的话一定会让北京奔驰难以招架。所以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北京奔驰现在必须要为提高销量去想想办法了。
纵观国产奔驰上市后的这一年,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但随着价格的优惠和新E系的上市,我们终于看到了它的希望。然而这是否表示消费者已经开始接受“国产奔驰”?新E系轿车在国内中高档商务用车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就此占有一席之地呢?只有等待时间去印证了。
>>点击进入奔驰车友会<<
|
分页:
总页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