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调已成大势
“看空市场是大势,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跌破58美元/桶了,大家没有理由不看空。”姚达明介绍,广东油气商会对未来油价的支撑点已经从两周前的60美元/桶下调到了55美元/桶。
“只要真正深入到市场的人都会看空,这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势,不可逆转。”为姚达明此言提供支撑的事实是,飓风因素渐行渐远,地缘政治和两伊问题趋缓,甚至欧佩克(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主席、尼日利亚石油部长道科鲁也含糊其辞地表示:“我们有必要采取某些措施以稳定油价。”
记者获知,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在60美元/桶或以下、不大于63美元/桶的区间波动,那么,近期成品油价格下调已成大势。
具体方式有二:一是暂时不调,国内坐等国际油价持续跌破58美元甚至达到55美元/桶,进而顺势接轨,同时调整(低)成品油售价。
记者注意到,在9月25日的中国石化股改方案现场表决会议上,该司掌门人陈同海明确表示:“当前国际油价有所回落,适当缓解了公司炼油板块的压力,但目前国内成品油出厂价约为58美元/桶(汽油、柴油折合平均价),仍然低于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家定价机制仍有差距。”
据此判断,相关部门仍在等待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以便与其适时接轨。“而接轨之日,就是下调之时。”
其二,当油价持续在60美元/桶区间波动时,以极小幅度调低成品油价格。“但这种下调则属于象征性下调,意义不大。”
油改步入历史性拐点
“不管国际油价大幅震荡还是小幅波动,只要是下跌趋势,对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改革而言都是历史性机遇。”前述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人士认为,现在发改委很可能在考虑迈出油改最关键的一步——废除“一个月跟踪法”——实行双周制甚至更短的跟踪法。
据悉,目前实行的“一个月跟踪法”,其要旨在于,发改委根据新加坡、荷兰鹿特丹和纽约三地一个月前成交价格加以平均。若三地油价变幅超过上次调整价的8%,成品油价可立即调整。
但是,由于前期国际油价趋势向上,也导致国内成品油价形成滞后差距。去年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幅度超过15%,低于国际油价的30%平均涨幅。今年的两次调整,也没有完全消除差距。
“现在石油巨头的样子很无辜,表述合情合理,其根源在于发改委现在使用的定价机制——‘一个月跟踪法’严重滞后,给石油巨头借机获利创造了条件。”姚达明认为,废除“一个月跟踪法”后,发改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届时,油价改革的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链接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日前下发文件,要求自2006年10月1日起全区汽柴油零售价格下调0.01元/升,主要目的是对运输、交通等行业进行减负。零售价下调主要是通过清洁剂减价来达成,要求两大集团将汽柴油出库所添加的清洁剂价格下调,从原来的每升0.05元降低至每升0.0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