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SHOW 原创]
在国庆放假前,理想紧急组织了一场长达4天的秋季战略会议。
会议的议题有很多,例如:要不要出海?何时出海?700多亿现金流怎么花?竞争对手是否需要更换?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智能驾驶该如何追赶?等等。要知道,月交付即将迈入4万辆大关的理想此时正是风光无限,而现实却如此焦虑不堪,压力完全来自问界新M7,华为的“遥遥领先”着实给李想和理想上了一课。
这场内部战略会最终都达成了哪些共识?在竞品纷纷将矛头精准的对准理想后,理想该如何居安思危?就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聊一聊理想的“阳谋”。
一、“避开锋芒”
要说焦虑,其实远轮不到理想,交付率、营收、利润,造车新势力老大的位置稳稳当当。可在长达4天的战略会上,李想却营造出了一种“严肃”、“紧张”的氛围,远没有月销3、4万辆那样的无忧与轻松。这样的压力,来自于势头正猛的问界新M7。在理想内部,特斯拉、比亚迪一直是头号假想敌,如今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了一家不造车的企业—华为。
可以说,这次内部战略会就是针对问界新M7而研讨的,最终也达成了多项共识,也可谓“金句频出”:
1、“华为太强,避开锋芒。”
2、理想内部曾按照2025年的市场格局,将比亚迪、华为和特斯拉列为强力对手,比亚迪排在第一位,现在这个名字换成了华为。
3、智驾业务权重升级,“智驾投入晚了半年,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
4、2028年要卖出超300万辆车,比原先2025年销售160万辆的目标翻番。
5、“可能2028年之后才会郑重考虑出海,在此之前以平行出口为主。”
二、解读
01、避开华为锋芒
在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余承东透露,问界M7单日大定数量超过7000辆,首销至今大定累计突破5万辆。10月10日,又有消息传出奔驰有望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奔驰S级车型将搭载鸿蒙车机系统。虽然华为与奔驰的消息很快被辟谣,但是谣言的传出也说明了华为的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与之合作,不排除国际豪华品牌。坚称不会亲自下厂造车的华为,在产品更新、技术输出、销量交付、品牌合作等方面都有着厚积薄发的态势,车型也越来越多,智选模式似乎已经进入了“爆发期”。
理想敏锐地嗅到了危机。
在战略会上,理想管理层达成共识,销售端“短期避开华为锋芒”。具体来看,当顾客进入门店问及问界M7时,销售统一回答“理想明年出的L6,跟问界M7是一个价位的产品”。可见,理想从产品定位概念上入手,将L7/L8与目前热度较高的问界M7区别来开,不让消费者认为两者存在竞争关系。
02、2028年销量目标300万辆+
理想认为,2028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可达90%,如果只能剩下四五家核心车企,华为、比亚迪、特斯拉都会在其中。理想想要在市场中争夺份额,则“必须在2028年卖出超过300万辆车”。这比之前定的目标整整翻了一番。能有如此高的目标,信心来源于理想计划在2026年推出全新一代技术平台,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
03、加大对智能化的投入力度
700多亿现金流,要在这里花钱了。
据悉,李想在战略会上对智能化做了反思:“全力投入晚了半年,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李想认为“晚了半年”,指的是理想自研城市NOA落地进展不及预期。今年年初规划年内落地百城,但最近改成了率先落地通勤NOA。
作为参考,华为今年已在阿维塔、问界等车型上量产交付高阶智驾系统,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从ADS1.0升级至2.0,这套激光雷达方案的记忆泊车功能可以绘画泊车地图,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驾系统,更是走在了特斯拉的前面;小鹏在今年推出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被业界不少人士视为L2级的天花板,城市路况实现全程自动跟随、变道、超车、调速,全栈自研,小鹏XNGP是国内独一家。而在今年6月第一届家庭科技日上,理想发布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如对标小鹏XNGP的NOA辅助驾驶系统,6月才开始在北京、上海内测,落后前者不止一个身位。
因此,理想为了追赶智能化,将大力扩充团队规模,组建更大的测试团队,像华为一样“用足够多的工程人员,把城市跑得足够透。”甚至会上还明确把花钱作为要求,700多亿现金流不能躺在账面上,转换为研发投入,弥补智能化方面缺失的竞争力。
三、理想在回避什么?
我们从问界新M7的一些产品亮点来聊一聊。
问界新M7上在车辆底层重新设计了白车身,提升了原赛力斯平台的安全性以及空间利用率。在产品层面,放弃了“宜商宜家”的策略,全面向家用倾斜,将主打车型从6座改为“大5座”,在电动脚踏、前后排座椅按摩通风加热,以及后排双娱乐屏等配置一次到位。同时,包括鸿蒙OS支撑的智能座舱系统、华为自研ADS2.0高阶智驾方案等,产品实力无须赘述。
因此,华为在问界新M7身上体现出了超强的实力与韧性,能够清晰的知道老款车型失败的地方在哪儿,然后刀法精准的一次性补齐所有短板。同时,问界新M7的推出又稳稳的蹭了一把Mate 60系列“遥遥领先”的营销广告词热度,在舆论场上迎来了新的巅峰。即便华为不造车,但是华为智选的杀伤力依旧满满,且后劲十足。
理想回避的,恰恰是华为智选模式对传统车企的改造能力,在发现问题后,通过精准的刀法和敢于花钱的投入,通过自身能力极强的智能驾驶水平,来弥补产品力原有的不足。
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理想既要又要
对于月销逼近4万的理想来说,未雨绸缪未必是坏事,理想是给自己留出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01、有钱
二季度财报显示,理想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和自由现金流分别高达111.1亿元和96.2亿元,战略会议上,李想透露公司可动用账面资金高达700亿,搞研发的钱有了。
02、有制造能力,有销量
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固然强大,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订单,漫长的生产和供应周期,让问界忙的头晕眼花。反观理想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不仅将营销费用率压缩到10%以下,研发费用占比也从巅峰期的接近20%降至10%左右。这一点上,不论是小鹏、蔚来,还是华为,看着理想的产能、利润,都会流下羡慕的口水。作为造车新势力,活下来是首要任务,理想出色的完成了首要任务,毋庸置疑。
03、有已经形成的产品口碑以及品牌势能
特别是在品牌势能方面,理想始终如一的贯彻“移动的家”这个品牌IP。而华为智选车之一的问界刚刚有起色,后面资源又将投入到与其他品牌合作的“智界”、“X界”等等上,品牌的赋能并不集中。
04、智能驾驶研发有一定基础
要销量还是要技术,这应该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理想通过销量保证了自己活了下来,接下来再搞技术也不迟。华为的ADS2.0硬件方案、软件算法都很成熟,而理想起步稍晚,且累计投入不如已经跑了多年的华为,自然在落地速度上有延后。
但是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摸着前人成熟的思路过河。理想的智能驾驶研发有很好的基础,软硬堆栈都有,团队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技术人才。据悉,理想内部已经分别有感知和系统的负责人晋升为副总裁,同时,理想近日还一口气放出了超50个智驾招聘岗位,涵盖软件算法、车辆硬件、测试等领域。其次,套娃式造车也利于智驾方案的统一和迭代。同时,理想将智能驾驶功能的作为标配,这无形中让每一位车主都成为了智能驾驶数据的测试员,而随着理想销量和交付体量的增长,数据闭环的优势绝对不容小觑。
全文总结:面对问界新M7的猛攻,虽然理想暂时抗住了压力,但华为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王炸牌,理想自然要谋定而后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又要即便是华为问界也难以平衡。且看下一回合的较量,这也正是消费者喜欢的。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