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 > 新车频道 > 爱卡头条 > 正文
现代的“稳中求变” 将给中国市场答卷
 

  [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SHOW 原创]

  入华21年来,北京现代用户保有量接近1200万。

  现代汽车(集团)近日在韩国总部举办的Hi-Tech超级技术日上宣布,将与北汽集团加强合作,推动电动汽车车的发展;积极与中国电池供应商、智能座舱等软件公司接触,以开发迎合本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缓解成本上的压力。事实上,这是去年双方合作的延续。去年3月,现代汽车联合北汽共同向北京现代注资约68亿(9.42亿美元),随后又在11月推出“2025向新计划”,谋求在华的持续经营和转型。以现代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盈利水平,现代并不是没有能力在中国市场力挽狂澜,只是现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静观其变”到底是为何?现代还将在中国市场发力吗?在北京现代Hi Tech超级技术日韩国站的现场,现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现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静观其变”到底是为何?

  一、中外市场表现两极分化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现代汽车在全球销售了33.6万辆,同比增长8.5%,其中本土销量6.7万辆,同比增长12.2%,海外销量27.0万辆,同比增长7.6%。而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更是亮眼,今年第一季度现代汽车集团(HMG)的总利润超过了48.5亿美元。据《每日经济新闻》和三星证券(Samsung Securities)分析,现代起亚集团的总营业利润仅次于大众汽车,营业利润率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现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静观其变”到底是为何?

  我们再来看看去年的市场表现。2022年,现代集团在全球卖出了685万辆车,仅次于丰田集团(1048万)和 大众集团(830 万),晋升全球第三大车企。其中现代的成绩是394.46万辆,旗下的IONIQ 5和IONIQ 6两款纯电车型,全球销量均超过10万台。

  由此可见,现代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和影响力依旧是顶级的。但在一系列光鲜数据的背后,中国市场却黯然神伤。

  数据显示,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现代品牌上半年在华销量为12.3万台。作为对比,在最为辉煌的2016年,现代在中国斩获了113万台的亮眼成绩,甚至北京现代还曾连续四年保持百万级的销售水平。如今,包括现代集团在内,整个韩系汽车品牌的中国市场销售比重已经降到个位数,据韩国汽车业联合会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韩系车在华市占率已由2012年的10%降至当前的1.6%,远低于其全球平均市占率7.3%。

现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静观其变”到底是为何?

  曾经靠着整车进口、高性价比、超前设计等标签的韩系品牌,如今在中国市场呈断崖式下滑,不免令人唏嘘。更令人不解的是,燃油车失速的同时,现代汽车未能及时响应中国蓬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随着中国市场重要程度的不断攀升,电动化潮流来势凶猛,现代在华的表现又与BBA、大众等豪华、主流合资车企的“大象积极转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现代的全球化盈利远远大于中国车企,等中国车企烧死了,后面再进来抢市场也是一种保守策略,但是对于极度内卷的中国市场,当蔚小理、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完成对消费者的心智占领后,合资品牌想再抢回市场,凭借韩系的品牌力或许并非易事,不要说韩系品牌,就算风光耀眼的BBA,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也正在被动摇。

  二、稍晚一步,但仍在努力

  “今天谁能吸引中国消费者,明天谁就能拿下世界”。

  这是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今年上海车展时的感叹。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已然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乃至全球风向标,速度令人乍舌,成绩令人瞩目。以至于众多主流合资品牌在中国推出了全新纯电平台和纯电产品,车企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面对如此白热化的环境,现代汽车似乎一直处于“观望”情绪。对此,现代全球销售支援事业部总经理郑裕锡坦言,原先以内燃机汽车为重心,发展得风生水起的传统国际汽车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亮眼的成就,也几乎没有存在感。现代汽车近年来主推内燃机汽车,所以销量同样面临着巨大困难。

现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静观其变”到底是为何?

  至于纯电产品导入缓慢,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均曾给出解释:在电动车领域,北京现代在学习各个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现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投入新款电动车十分谨慎。这也从侧面说明,现代对于IONIQ的产品力仍有着自己的思考,无法与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直接竞争。参考BBA和大众旗下的纯电车型,如果没有价格战的帮助,销量很难有起色,说明至少在当下的中国电动车市场,传统国际汽车巨头已经没了优势。

  可以见得,现代汽车毫不避讳地认识到,和全球市场相比,在中国市场向电动化转型还是稍晚了一步。但是现代汽车认为自己在电动车和混动、插电混动及氢能等技术领域均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和优势。中国年轻消费者群体的需求相对于全球市场更苛刻一些,现代也正在努力研发优质的电动化产品。

  同时,现代汽车高管透露,现代汽车集团与中国本土合资伙伴北汽集团将加强合作,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尽管目前双方还未公布合作的具体细节,但现代汽车选择与北汽集团携手推出电动车,明显是意图在中国市场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信号。事实上,无论是现代和北汽,都需要一次契机来改变彼此。

 

  三、比投入电动车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

  现代汽车认为,与其急于推动产品上市,不如研发具备完美竞争力的商品,寻找恰当时机应对市场变化。因此,现代汽车迫在眉睫的是正致力于进一步优化中国区事业的体系结构,专注于夯实可持续经营环境的基石。

  首先,现代汽车将充分利用2023年上市的新车沐飒MUFASA和伊兰特Elantra F/L,进一步提升销量;扩大15万人民币以上的高收益车型——索纳塔Sonata、途胜Tucson和库斯途CUSTO的销量比重,凭借以收益性为基础的营销体系,进一步改善北京现代和经销商的收益。换而言之,稳住燃油车的销量基盘,保收入。

比投入电动车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

  此外,为了提高顾客体验满意度,现代汽车将利用2023-2024年上市的沐飒MUFASA、伊兰特Elantra F/L、索纳塔Sonata F/L和全新胜达Santa Fe等车型,打造年轻、干练的全新品牌形象,为销售一线的经销商提供可直接应用的各类营销工具,摆脱原有以性价比和价格为主的沟通模式,确立可传递品牌新价值的制度,引进更灵活、更经济的渠道运营方式,制定全新经销商设施标准,加速以核心经销商为主的渠道升级,打造全新展厅体验。

比投入电动车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

  为奠定事业基础,积极应对以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结构转型趋势,现代汽车将以软件为重心企划商品,优化顾客体验,同时,构建不同于内燃机汽车的EV专属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线下和线上渠道相辅相成,为顾客提供以人为本的全新服务。

  在过去一年,通过内部优化管理、高效运营、营销整合、客户喜悦度服务等系列措施,北京现代销量有了好转。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现代销量超12.3万辆,同比增长13%,旗下第七代伊兰特、SUV矩阵全面开花,均实现双位数的增长。

  作为“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现代汽车一直凭借特有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节奏摸索前进。北京现代目前正在开展事业体系结构转型,与其说“静观其变”,不如“未雨绸缪”来的更贴切。

  四、给中国市场的答卷

  现代汽车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也是现代汽车集团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汽车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虽然当前市场环境与格局不断变化,使得北京现代面临严峻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去年以来,双方就北京现代未来发展达成多项共识,将充分融合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做出真正符合中国年轻用户需求、又具备国际技术、品质标准的产品。

  在今年上半年的上海车展上,现代汽车带来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电动化产品,同时还率领多达百人的访问团参访上海车展。今年6月1日,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在广东正式竣工,并从今年6月开始正式量产和销售,助力中国加速迈入氢能社会。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布局氢能源已有多年,而现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也将引入中国。不过对于当下中国市场,备受欢迎的仍旧是电动化车型。因此,现代汽车和北汽集团的合作可能会采用两种方式,包括直接导入现代IONIQ系列车型,由北京现代生产;另一个是由北汽新能源提供三电技术,现代方面主导设计,推出的产品或归入全新合资自主品牌下,双方合作的电动车或面向10-25万元的市场。

比投入电动车更迫在眉睫的是什么?

  今年是北京现代“2025向新计划”实施元年,现代汽车拥有全新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燃油车平台i-GMP和氢能技术,现代汽车将把在智能化、电动化、高性能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全面应用到北京现代,助力北京现代智电转型升级。

  按照计划,北京现代要在2025年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搭建1款MPV+2款轿车+3款SUV的混动产品矩阵,年销目标30万辆;纯电方面,加速在2024年引入IONIQ系列,且将基于E-GMP平台,在未来三年内导入4-5款纯电车,达到年销20万台纯电车的规模。

  全文总结:在国内车市以增换购为主导的发展背景下,北京现代如何利用好现有庞大的用户基盘和技术底蕴,在智能、电动化领域找回节奏,是其调整的方向之一。虽然在现代眼里,燃油车的产品与销量仍占据重要位置,但能否守住中国市场,智能化电动化却是唯一选项。

  守得云开见月明,守得中国市场见未来。

精彩内容回顾:

伊兰特N预售25.98万元起 28日开启预售

MUFASA 沐飒定制版上市 售14.78万元起

实拍北京现代MUFASA 轮上智能两室一厅

143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