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深度观察 原创]
2018年4月,思皓品牌首款车型E20X在北京车展前夕发布亮相,江淮大众正式扬帆起航。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江淮大众在成立之初被股东双方寄予厚望,不但计划要共同开发一款电动车平台,还打算引进西雅特品牌。但在E20X上市之后,这艘巨轮却停下了脚步。
今年12月初,随着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投资交割完成,该合资企业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成立还未满3年时间,江淮大众便如伤仲永一般退出了历史舞台。此次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无疑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对江淮来说似乎苦涩要更多一些。
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江淮另辟蹊径投资未来
在12月8日举办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发中心竣工和制造基地开工仪式上,与春风得意的大众相比,江淮是实打实的配角。就像主持人在介绍出席嘉宾时,并没有介绍安进(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样。而他在上台讲话时所提到的“双赢”,更像是在说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省政府。但俗话说的好,有失必有得,江淮汽车在这一次交易中,并不是输家。
资本市场看好这次交易
首先是资本市场的变化。今年12月3日,江淮汽车发布《关于江淮大众合资合作事项的进展暨工商登记变更、交割完成的公告》之后,股价随即涨停,市值突破200亿。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竣工,同时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仪式结束后仅半个多小时,江淮汽车便再次涨停。截止至12月15日收盘,江淮汽车报收12.89,市值已经超过244亿。
2015年,江淮汽车的市值曾超280亿,那也是江淮汽车在近10年里发展最高光的一年。2016年之后,随着市场表现的下滑,其市值一度跌进100亿以内。今年5月20日之前,江淮汽车的股价一直保持在5.0左右,但在大众汽车集团将增资入股的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开始一路飙升,到7月中旬最高拉升至12.10。资本市场的反应说明外界普遍看好大众汽车集团增资入股后江淮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心发展思皓品牌和瑞风品牌
而在市场层面,江淮汽车2018年累计销量为46.24万辆,同比下滑9.48%;2019年累计销量为42.1万辆,同比下降8.9%。乘用车市场表现不佳是销量下滑的主因。江淮汽车的乘用车业务在2015年、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年销量最高时达到36.6万辆,但在随后即遭遇过山车般的下滑,2019年的销量已经不足14万辆。对于江淮汽车来说,对构架和战略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今年9月份的北京车展上,江淮汽车正式发布思皓品牌。未来公司的乘用车业务将全部集中到思皓品牌,此前推出的嘉悦系列车型也将逐渐更换LOGO和车名从而划入到思皓品牌内。这样能够帮助江淮在乘用车领域实现品牌焕新升级,并且更加专注。思皓品牌将优先发展电动车,然后再发力燃油车。江淮汽车已经公布了未来5年的新车规划,并启动了“梦想合作人”招募计划,产品和渠道同时加速推进。
另一方面,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江淮汽车宣布旗下的瑞风系列正式独立,主打高端商务车市场,并采用全新LOGO。独立后,瑞风品牌将在现有车型矩阵上衍生出M、L两大系列,高性价比的路线由M系列负责,L系列则承担着品牌向上的重任。未来5年,瑞风品牌将推出10余款MPV车型,覆盖从入门级到中高端的各个细分领域。
商用车一直江淮的强项,但是2019年其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将瑞风品牌独立,摒弃掉此前的商转乘战略,重新聚焦MPV市场,更有利于其后续的发展。先是收回思皓品牌,然后又将瑞风系列独立,从这两板斧可以看出,未来江淮汽车将围绕这两条主业务线推进,脉络更加清晰
注重人才培养做长线投资
我们注意到,在2018年12月江淮大众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研发中心正式开工建设的时候,除了大众汽车集团和江淮汽车,西雅特也参与到了其中,并且彼时研发中心的定位是关注电动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以及其他以未来为导向的战略。如今研发中心正式落成,其定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研发、质保、同步工程、全功能预生产和测试等多个部门全部集中在同一个园区内。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还计划在合肥建立一个数字化中心,提供车联网和数字化服务。研发中心和数字化中心的组合实现了对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这是企业未来在电气化、智能化浪潮中安身立命之本。那么江淮从中能得到什么?预计到2025年,研发中心员工数量将达到约500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地研发人才,他们有机会前往大众德国总部及其研发中心接受培训,德国的研发专家也将为合肥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
显然,人才培养和储备才是江淮汽车在这段“婚姻”中最看重的长线投资。正如安进所说的那样,江淮与大众的合作是万里长征,如今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与大众的交流与学习,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吸收大众优秀的造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研发及制造能力。另外安进董事长还提到,要在电动化、网联化、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领域与大众汽车不断深化新的合作。
也就是说,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不仅限于目前看到的这些,未来在其他领域还会有进一步的互动。所以,目前看江淮在合资公司失去了一部分股权及管理权,但是未来或许会收获大众汽车集团更多的资源倾斜。另外,江淮大众在2018年亏损约2.74亿元,2019年亏损约3.64亿元,合资公司不但没有成为利润奶牛,反而成为了拖累。
将合资公司的管理权完全交给大众汽车集团之后,其财务状况定会得到提升,而江淮汽车也将获得更实在的收益。大众汽车(安徽)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20-25万辆的年产量,2029年达到每年35-40万辆,由此预计带来2025年300亿元、2029年500亿元的收入。这样看的话,你还会认为江淮亏了么?
大众的长远布局 新“大众江淮”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当然,江淮赚了的前提一定是大众汽车(安徽)赚了,而这显然也是大众汽车集团期望的。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1097.5万辆新车,中国市场贡献了423.36万辆,占比高达38.6%。而集团去年的营业利润为170亿欧元,中国合资企业贡献了其中的44亿欧元,占比只有25.9%。面对一汽和上汽这两个合作伙伴,大众汽车集团提高合资公司的股比,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大众汽车(安徽)一旦成功,将会成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新增长点。
获取更多利润/争取更多主动
大众汽车(安徽)目前只能生产销售电动车,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基盘还是在燃油车领域,所以在短期内并不会产生竞争,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汽和上汽的“抵触”,防止上汽奥迪项目在推进初期的那些不愉快再次重演。但是根据协议,大众汽车集团承诺授予合资公司基于其纯电动平台打造的4-5个产品,在中国法律法规允许且取得适当许可的情况下,优先考虑由该合资公司生产B级车和C级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油汽车、插电混动车。
也就是说,长期来看,大众汽车(安徽)一旦取得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资质,那么未来还是会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形成竞争关系。甚至在将来,大众可能会把更多的资源向大众汽车(安徽)倾斜。毕竟大众汽车集团拥有75%的股份,并且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将纳入大众汽车集团的财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施加很大的压力,能够促使大众汽车集团在日后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筹码和底气。
以合肥为基地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在12月8日的活动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表示,大众汽车(安徽)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电动出行驱动中心之一,安徽也将成为电动出行和数字化的新产业基地。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大众的“野心”,他们希望将安徽合肥打造成电动出行事业的大本营。除了已经落成的研发中心和正在建设的制造基地,还有前文提到的数字化中心,工厂二期扩建工程也将在2021年启动,其中包括建立电池车间和车辆及部件检验车间。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还正在与国内外供应商协商,计划在大众汽车(安徽)工厂周边建造一个专属供应商园区。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大众在合肥的布局有望在电动车时代实现全产业链的覆盖。大众汽车集团在今年5月以80亿元投资了合肥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新落成的研发中心,可以为国轩高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待国轩高科进入MEB平台的供应体系后,又可以赋能大众汽车(安徽)的产品。
写在最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安徽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具有战略性和支撑性的新兴产业。换言之,在此次大众汽车集团与江淮汽车的交易中,安徽省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既实现了整体战略布局的推进,又对江汽集团进行了混改。
此前,爱卡汽车从一名接近东风柳汽的人士了解到,东风风行未来在乘用车领域仅保留T系列车型,涵盖燃油车和电动车,而商用车业务成为另一条主线。这样的模式与目前的江淮汽车十分相像,商乘并举但划分更加明确。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国家在以江淮汽车进行试点,摸索新的商业模式,进而在一些运营情况不是很好的国有车企中推广,以防华晨集团破产重整的例子再度出现。但不管这一猜测是否属实,至少江淮汽车经过此次调整后,有望迎来破茧重生。
精彩内容回顾:
新车内饰大变样,取消了双联屏,换装更大尺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取消飞机挡杆,改用怀挡,并对空调出风口重新设计。原挡把位置整合越野功能、座椅功能等,提供控制按键及拨杆。
关注奇瑞风云T8的朋友注意了!奇瑞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姚飞透露:2月20日左右T8上市,上市的价格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惊喜。风云T8搭载奇瑞超能混动C-DM 5.0技术,馈电油耗低至2.95L/10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2000km,整车+3电终身质保。销售表示,风云T8一口价9.99万起,还可以享受国补+厂补至高3万元,还有1500元红包。
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奔驰改款C级车型路试谍照图片,新车计划将于今年一季度首发亮相,最快将于同年二季度上市开售。同时国产改款C级车型,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后期也将继续与宝马3系、奥迪A5以及凯迪拉克CT5等车型展开竞争。
目前本田新款Passport车型已在海外市场上市开售,新车也可视为“大号”CR-V车型,市场起售价现已上涨至44,750美元(约为33万人民币)。同时新车也有望在今年于国内市场开售投产工作,并极大程度上将取代目前在售的冠道以及UR-V车型,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大众途观L、比亚迪宋L以及奇瑞瑞虎8等车型。
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路虎全新一代揽胜星脉纯电版车型最新消息,新车也可视为“小号揽胜”车型,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首发亮相,并计划将于2026年上市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继续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宝马iX3、梅赛德斯-奔驰EQC、奥迪Q6 e-tron以及保时捷Macan EV等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