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首页 > 新车频道 > 企业动态 > 正文
时代的烙印 回顾上海大众桑塔纳29年历史
 

  桑塔纳是一款车型,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中国汽车市场30年间转变的见证者。作为中国首款合资生产的轿车,桑塔纳承载了人们对车的印象,对汽车发展的愿景,努力拼搏的方向。曾几何时,大街小巷里“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标语,可谓是在80年代里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汽车广告。而随着上海大众全新桑塔纳将在德国发布,让我不禁想起这款已陪伴国人29年的经典车型,为此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海大众桑塔纳所走过的岁月以及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事。

  通过上述视频是否会勾起你对那个年代或是儿时的回忆,影片中音乐、霹雳舞、高考以及广播等元素,突显了那个年代所呈现的烙印,岁月见证了桑塔纳的历史,同时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历史变迁,接下来请与我一同去回顾那个属于桑塔纳的年代。

  一.迎来改革开放 计划开展汽车项目

  时间点:1978-1982年

【改革开放后 中国注重轿车项目发展】

  随着1978年底中国开始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已不再禁闭大门。允许引入国外品牌的汽车至国内销售,并在同年11月底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同意以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随后中方派遣代表团开赴德国考察,而当时这个考察的项目负责人便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

  在抵达德国之后,代表团随后发现其国内多数车辆均悬挂VW标识的汽车。为此他便向人打听这些汽车制造商,当地人介绍说,这些车辆均是来自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于是,周子健便协同代表团前往沃尔夫斯堡。自此也拉开了中德两国间汽车合作的序幕,通过双方不停的来访、回访直至诞生国内首家中德合资企业。而做出这一切的最大功臣莫过于周子健,其敏锐的眼光和长远的决断,开启了中国政府与德国大众的首次会晤。

【上海汽车最后选择了大众汽车成为其合作伙伴】

  时任上海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是上海大众项目中方的又一负责人。1978年11月,上海市政府领导选中蒋涛担任项目主管。并率领代表组接洽中德以及其他汽车厂商的谈判事宜,在这些想与中国合作的汽车厂商中,包括雷诺、雪铁龙、通用以及大众公司。而最后上海汽车项目代表团选定了,惟一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至此中德双方达成了初步公司。

  在敲定合作伙伴后,首款引进车型成为当时最需要考虑的事情。为此由中方代表团提出两条原则:一是中级轿车,并要具备当时最高技术水平的工艺和技术。二是车型的适用性要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德国大众按照要求提供了当时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一款中级轿车—桑塔纳(SANTANA)。桑塔纳正是我们现在所熟知PASSAT(帕萨特),只不过他是PASSAT的第二代车型。而目前国内在售的帕萨特和迈腾,分别使其第6代和第7代车型。而在当时这个名字在欧洲一直使用到1985年,随后改称Passat B2。并于1988年停产,随后推出PASSAT B3,抱歉说的有些远啦...

●桑塔纳的名称由来

【通过劲风之意 大众公司寄于桑塔纳风靡全球之意】

  至于为何命名为SANTANA,SANTANA这个名字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山谷的名字。该山谷以出产葡萄而闻名于世。但在这山谷里,还经常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当地人把这种旋风称做“SANTANA”。1981年,当第一辆新型轿车从西德大众公司生产出厂时,公司立即决定以“SANTANA”为其车名。意在希望大众公司生产的这种新车型轿车如同山谷一样闻名于世,像“SANTANA”旋风一样风靡全球。而引入国内后便音译为“桑塔纳”,并命名至今。

  二.与大众合资经营 引进组装桑塔纳

  时间点:1982-1995年

  亮点:早期CKD组装 成立上海大众合资公司

  随着首款引入车型的敲定,德国大众为试探的诚意,提出先在中国以CKD的方式组装一批桑塔纳轿车。而中方为表达诚意,同意了如上要求,并于在1983年第一台在国内组装出的桑塔纳正式下线。

  组装之初在“上海牌”轿车的总装车间里进行,当时共有7位工人负责,安装的是10多米长的手推导轨,就这样开始组装桑塔纳了。在他们的回忆里,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没有机械手,只有葫芦吊。安装零件没有规范工艺,螺丝拧不紧就用锉刀锉,榔头敲。由于经验缺乏,组装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按计划两天就能装配好,但中国师傅们却用了一个星期。因此,组装的师傅们都说“那时候的车都是敲出来的!但德国车是造出来的!”

  他们看到了新车也看到了希望,并确信只有这样的制造技术才能改造我们落后的行业现状,缩短与国外的差距。这一事实不但赢得了德方的信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的能力,而且有力地说服了不同意见的人,加快了谈判的进程。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三.桑塔纳的演变与进程

  1.桑塔纳(俗称:普桑)

  推出时间:1985-至今

  亮点:先期8.9万辆进口零部件组装

  早在83年投产之初,中方领导人就曾表示:桑塔纳CKD组装不是引进的目的,而是要实现国产化,形成自己的轿车制造体系。但因为中方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使得首批下线车型均为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因此国产化部件为0,完全属于一辆进口车。这种现状直至1987年时任中国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上台后,启动了桑塔纳国产化项目,并成立了“汽车横向配套领导小组”,召开“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会议”,与此同时还向中央政府立下了3年内国产化率达到60%的军令状,并在随后成立了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

  为此政府制定的时间表只有7年(要求: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如果89000台桑塔纳组装指标用完后还不能国产化,上海大众将面临关门打烊的可能。”时任上海大众总经理王荣钧说,国家承担不起这么多外汇支出的压力,时间紧迫并加快国产化已成了当务之急。上海市计委专门成立国产化办公室,并筹集了几十亿元的国产化基金。而这笔基金的来源,其实就是源于畅销的桑塔纳轿车,正可谓“取之于车用之于车”:当时每售一辆桑塔纳轿车,就提一笔国产化基金,并放至桑塔纳共同体中。

【朱镕基:桑塔纳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

  在提升国产化率的同时,并保证质量。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桑塔纳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共同体的目的就是将我国轿车生产工业搞上去,达到国际水平,最终进入世界市场。”也正是上海大众精益求精的态度,延续德国标准化生产。才使得其有着“皮实耐用”的口碑,并使销量有着大幅的增长,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中央政府制定国产化目标。

  1992年1月28日,上海大众第10万辆桑塔纳轿车下线。同年4月,桑塔纳旅行车上市。作为首款引入国内的旅行车而言,它的出现让国内初次接触到了旅行车的概念。这也让当时的国人了解了外国人的生活情调,就这款车型的造型而言,仅车尾与普通桑塔纳不同,其余之处均是一模一样,而其动力上同样搭载的是1.8L发动机和4速手动变速箱。

  直至今日普桑仍然在售,不过它经过多次增配,现已增加诸如ABS、点烟器以及节能空调等诸多“豪华配置”。加之其已达到完全国产化,如今这款车型只售7.98万元,相比于早先CKD组装出的进口车,那近乎30万的售价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语。

 

  2.桑塔纳2000

  推出时间:1995-2004年

  在售时间:9年

  亮点:中国人参与开发的首款车型 为车内空间而“加长”

  1992年1月,随着普桑10万辆车型的下线和普桑旅行车在国内的陆续推出。于同年6月,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正式启动联合研发桑塔纳2000工程。而仅用3年的时间,桑塔纳2000车型便于1995年正式下线。

  相比普桑而言,其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在车身自B柱以后拉长了100mm,大大提高了后排乘员的乘坐舒适性,1995年正式投放市场后得到了用户的好评如潮。这也是国内车身加长的首个案例,同时这也是首个由中国人参与研发的车型。同时揭秘一点在研发过程中,其实原型车就是在巴西版的Quantum“宽腾”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了所演变而来的。

  针对此次加长的原因,当时上海大众方面给予了官方回应。原因是购买普桑的消费者中多为领导及高干子弟,他们之中不少人认为车内的后排空间太过狭小,后座也太小,坐起来十分不舒服。为此底盘加长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这也使得桑塔纳也成为政务人士及商务人士青睐的车型。

【上海大众不断推陈出新发布了时代超人 自由沸点 俊杰 时代骄子等车型】

  1995年4月20日,当第一辆桑塔纳 2000顺利下线后,它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商务用车的市场。此后的8年中,上海大众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系列改进车型。

  这次联合开发,意味着上海大众不仅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产品,这次的合作经历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开发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正因联合开发的成功,1995年,上海大众累计生产桑塔纳轿车50万辆。在中德联合研发期间,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多次访问上海大众,并为上海大众题词:上海大众是中德合作的成功典范!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桑塔纳2000是联合开发的成功,更是中德合作的良好契机,不仅帮助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工艺,也为德国赢得中国市场。这也正是后来所谓“用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模式,直至现在仍有广大企业在不断推广。

 

  3.桑塔纳3000(2004-2007年)

  上市时间:2004-2007年

  在售时间:3年

  2004年1月31日桑塔纳2000系列车型停产,而其继任车型便是桑塔纳3000(超越者)。在桑塔纳2000停产后的第二天2004年2月1日桑塔纳3000正式上市,而随着价格的逐渐走低,桑塔纳也从原先“官车”逐渐变为适于“公私”两用的需求。与此同时其在桑塔纳车型上还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改变,它的始源便是桑塔纳3000车型。

  同样作为一次改款,其在车身造型上相比2000而言更显宽大,并首次在桑塔纳车型上运用设计到U型前脸设计。而在侧面及尾部也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令其显得更加沉稳时尚。车身尺寸上同时也进行了优化,3000的尺寸更为相比桑塔纳2000长度上加长了100mm。

  而在内部配置方面相比桑塔纳2000加入,更多的适应当时消费者的实用并更为科技的配置,诸如当时火热的变频式空调,其在具有低油耗,独立循环在配置上,在任何一个行程工况下,都可以实现开启和关闭外循环。而在人性化配置上,其还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杯架。在电动车窗、中控台门锁大灯调节等配置上则纷纷进行了集控化调整。

  动力性能上:桑塔纳3000则提供了与2000相同的发动机,其排量和性能参数均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其换装了一套全新的高流量空滤和新的冷却系统,而其所匹配的正是5速手动变速箱,换挡较为平顺,在油耗方面依然有着其很大的优势。

  桑塔纳3000作为桑塔纳车型的第二次升级改款,其可以算是由内而外的大变革。并且注重更多人性化和与燃油经济性有关的配置,致使其平均销量也始终保持在1万台左右,针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在配置上其做出很多的完善,令消费者对桑塔纳的好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纬度。

 

  4.桑塔纳Vista志俊

  上市时间:2008年-至今

  停产时间:将于今年年底

  在桑塔纳3000停产后,2008年年初上海大众推出了桑塔纳品牌的又一力作-桑塔纳志俊。其外观造型相比桑塔纳3000更为圆润饱满,并首次运用大嘴式进气格栅和蜂窝状设计,更趋于年轻化。而在内饰设计上则增加了灰色内饰风格,更显居家风格。

  在动力方面其与桑塔纳3000保持一致,上市之初推出了1.8L和2.0L的发动机。于2010年为符合国家推出的购置税政策,桑塔纳志俊也推出了1.6L的发动机,使其也可享受惠民补贴政策。

  当时志俊车型的推出,无疑使桑塔纳品牌增添了更为强劲的后续发展力。但其改款动作是从桑塔纳到桑塔纳3000这几次变化中最小的一次,但月销量过万的成绩,足以看出其市场需求量。而随着全新一代桑塔纳的推出,其也将于今年年底停产。

 

  6.全新桑塔纳(德国时间:2012年10月29日晚发布)

【全新一代桑塔纳将于德国时间10月29日晚首发 年底上市】

  陪我们走过29年风雨岁月的桑塔纳,将于今年10月29日在德国沃尔夫斯堡举行全新一代桑塔纳的首发亮相。这款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同步研发的车型,将其最为成熟的技术应用在全新一代桑塔纳车型上。

【造型设计更加趋于家族化 符合时下的设计风格】

  全新一代桑塔纳基于POLO平台打造,而在车身尺寸将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其长宽高分别为4473/1706/1469(mm),轴距为2603mm,根据尺寸其定位为一款家用紧凑型A级轿车。外形设计上采用了大众全新家族化的设计理念,与速腾、朗逸、帕萨特等前脸造型相似,显得颇为大气,设计更趋向于年轻消费者。

【全新一代桑塔纳1.6L版本动力较新速腾更强 油耗更低】

  动力方面将搭载1.4升和1.6升两个排量的发动机,匹配5速手动和6速自动变速箱。而其所搭载的1.6L发动机经过重新的调校,在数据方面较新速腾有着优势,并且在油耗上也更加强调经济性。

  全新桑塔纳的定位造型已完全摒弃以往的陈旧元素,更加趋于时尚,配置上也将更贴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回顾桑塔纳近30年来演变,从普桑、桑塔纳2000、桑塔纳3000、桑塔纳志俊共有4次大改款,以帮助其完成了近300万辆的销量,而其“皮实耐用”的口碑也在消费者之间广为流传,甚至在任一修理厂都会有其车型的相应配件。这样的保有量足以证明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经典、皮实是国人对桑塔纳最深记忆,同时也打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也相信随着全新一代桑塔纳的推出,会促使更多有“桑塔纳”情结,助其再塑销量传奇。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