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 正文
浮空的梦幻城堡 “齐柏林伯爵”超级飞艇
 

  在世界各国制造的飞艇中,“齐柏林伯爵”号飞艇(Graf Zeppelin,编号LZ127)度过了最辉煌的一生。她是飞行距离最远的飞艇。

 

  在“飞艇之父”——德国退役将军菲迪南德·冯·齐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于1917年逝世后,雨果·埃克纳博士继承了他的遗志,带领公司走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的泥沼。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建造一艘环球飞艇,开辟洲际长途客运。

  1928年7月8日,在齐柏林伯爵90岁诞辰那天,齐柏林公司在德国飞艇的故乡——康斯坦茨湖畔的小城腓特烈港(Friedrichshafen)为这艘巨大的飞行器举行了命名仪式。为纪念齐柏林,这艘硬式飞艇特地被命名为“齐柏林伯爵”号。1928年9月18日,该飞艇首飞成功。她是齐柏林公司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客运飞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她长达236.6米,最大直径30.5米,高35米,整个飞艇的高度与八九层的楼房建筑相当。铝合金空心骨架支撑着庞大的艇身,内部的多个气囊总共能容纳104,700立方米的氢气,自重为118吨,载重53吨。德国引擎名厂迈巴赫(Maybach)出品的五台530马力的VL2型V12缸内燃发动机(以水煤气为燃料)分别安装在飞艇左右和下方的五个发动机吊舱里,总功率达到2,650马力。螺旋桨推动飞艇,使之达到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驾驶舱位于飞艇前部下侧,飞艇上还有发电机、无线电台、有线电话等设备。她的双层客舱位于飞艇内侧的底部,布置得有如豪华宾馆,可以乘坐50名旅客。当时乘客的主要不满之处,只是在于卧室的隔墙仅有薄薄一层铝皮,邻室的鼾声扰人入梦;而当时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却不得不忍受简陋的座舱、震耳的噪音和剧烈的颠簸。

  1928年10月11日,“齐柏林伯爵”号开始了它的正式处女航行——从德国法兰克福到美国纽约。她载着20名乘客和40名船员飞越大西洋,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Lakehurst)海军基地着陆,连续飞行了111小时44分,航程9,900多公里。这是人类首次跨越大西洋的商业飞行。当她的设计者埃克纳博士和船员抵达纽约的时候,他们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并应邀访问白宫。月底,她又安全返回德国。

 

  此后,“齐柏林伯爵”号在德国、意大利、巴勒斯坦和西班牙等地巡行。1929年5月,其第二次赴美的航行计划在法国因发动机故障而被取消。

  1929年8月8日,“齐伯林伯爵”号载着16名乘客,从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站出发,开始了充满冒险和刺激的环球探险之旅。雨果·埃克纳亲自参加了这次飞行。她沿北纬60度线,先跨越大西洋,返回腓特烈港补充燃料,然后经西伯利亚—鄂霍茨克海在东京降落,之后直跨太平洋到达洛杉矶,再经芝加哥上空返回。途中,旅客们可以观赏沿途美丽风光,或欣赏乐队的表演。当飞艇穿越云层时,他们可以在宽敞的酒吧畅饮啤酒,然后翩翩起舞;也可以去观景走廊品咖啡、饱览天地之间的梦幻美景。阵容强大的厨师团则24小时制作着美味佳肴,供大家享用。人们似乎已忘记身处何方,都以为来到了人间天堂……埃克纳说,此次航行飞越了探险家从未涉足的西伯利亚的一些原始地区。

 

  8月29日,这个庞然大物徐徐降落在起点站——莱克赫斯特,从而结束了这次历时21天5小时31分、行程31,400千米的远航(飞行期间在途中着陆三次),谱写了飞艇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如果算上正式出发之前从腓特烈港前往莱克赫斯特的航程,总飞行里程达到49,618公里!

  在返回欧洲运营了一些日子后,1930年5月18日至6月6日,“齐柏林伯爵”号首航南美,开辟了欧洲经非洲到达南美里约热内卢的航线。她从德国的腓特烈港出发,经停巴塞罗纳(西班牙)—塞维利亚(西班牙)—累西腓(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最后安全抵达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从此德国开通了到达巴西的固定航班,以前需要14天海运才能到达的货物、人员和邮件,通过飞艇空运只要3天。

  1931年7月,“齐柏林伯爵”号飞艇载着国际考察组向北极飞去。考察组有各国气象学家、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共46人。从26日到30日,“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在北冰洋地区进行了许多项科学考察,放出探空气球,测量温度、湿度,空气含尘量。根据测量地形结果,改正了地图中的一些错误。经过4天多的连续飞行,“齐柏林伯爵”号飞艇返回了柏林,在它的航行表上又增加了13200公里。

 

  尽管处于“大萧条”的时代,执行越洋飞行航班的“齐柏林伯爵”号仍然生意兴隆,运送了大量旅客和航空邮件。乘客们花费(当时的)数百美元作一次越洋旅行,一边享受美食,一边在二三百米的空中欣赏大西洋的美景,这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时髦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纽约帝国大厦的尖塔,最初就是被设计用来作为齐柏林越洋飞艇的系艇柱和登船平台,即所谓“航空系留塔”。但雨果·埃克纳对此嗤之以鼻:“我决不会驾驶齐柏林飞艇冒这个险,”他对一位晚报记者说。这是因为高层建筑会使微风变成无法计数的紊乱气流,都市里高楼耸立的街道就像不断喷涌气流的烟囱一样,而屋顶反射的阳光也会产生方向不定的小风暴。在变化莫测的风暴中,庞大的飞艇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才能降落到帝国大厦尖利得有如桅杆的升降台上呢?在1931年9月用小型飞艇进行的一次不成功试验后,帝国大厦的齐柏林飞艇系泊计划最终因安全问题而流产,《天空上尉和明日世界》片头的一幕,终究是平行时空中的美好幻想。

  “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在1929年-1937年的8年间,作了590次飞行,其中包括144次越洋飞行(143次飞越大西洋,1次飞越太平洋),总计170万公里,安全运送旅客三万四千多人次。“齐柏林伯爵”号飞艇取得了如此优异的飞行成绩,直到1937年5月8日完成最后一次飞行。

  在1937年5月6日的兴登堡飞艇惨案后不久,所有的飞艇都停止了商业飞行。“齐柏林伯爵”号飞艇从此就被默默地禁锢在巨大的飞艇库中,再也没有重上蓝天。1940年3月,在当时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的一纸命令下,“齐柏林伯爵”号被拆毁,构成其船身骨架的铝材被转用在军备生产上。

1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