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总页数:2

试驾体验两厢伊兰特 生活运动兼具(组图)

出处:先锋·车周刊  责任编辑:李博为 时间:2007-04-02 10:19:33 [ ]


两厢伊兰特外观图片

  高转速获得强劲动力

  此次试驾的两厢伊兰特为1.6L手动型。其采用了与1.6L三厢伊兰特相同的1.6升直列四缸CVVT发动机。VVT是Variable Valve Timing 的缩写,意指可变正时气门系统。伊兰特CVVT的工作原理与丰田的VVT-i并无本质差别,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正时,可以在整个转速过程中持续改善扭矩输出。在高达6000转的情况下能获得82千瓦(112匹)的动力输出。CVVT比伊兰特老款发动机在油耗上节约14%,90KM/h等速油耗仅为5.7升/L,在油价看涨的今天这款车可说得上是"及时雨"。

  很显然,这部CVVT是一部适合高转速的发动机,低转速情况下动力输出并不够,轻柔起步甚至容易死火。不过转速上到2500转以上情况就大为改观,动力输出敏捷迅速,转速攀升非常迅速,这可能和伊兰特较轻的飞轮有关系。较轻的飞轮可以降低传动系统的传动阻力,的确能使提速加快。要知道,所有比赛用车型都有一付超轻的飞轮,不过这样一来换档的顿挫感会增加,行驶中突然放开油门车身会有很轻微的耸动。带有EBD的ABS前后盘式刹车系统使车安全系数更高,感觉比较踏实。伊兰特的刹车效果很明显,刹车片的附着力很高,弯道前的刹车动作非常有效,配合195的胎面更能发挥刹车系统的功效,转化出更多的摩擦力。

  韩国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驾乘舒适。在公路驾驶中,来自发动机和路面的噪音很小,相比之下风噪略大。5速手动变速箱挡位清晰,换挡过程很顺利。车辆在弯道中道路指向较为明确,前后轮分别采用了麦弗逊和双联杆式悬架,吸收了来自路面的大多数颠簸,创造了一个平稳的乘坐享受。那舒适是否代表糟糕的操控?不用遗憾,在赛道上伊兰特的操控性能仍然优秀,在东方赛车场的各种弯道中,伊兰特应付有余。略为不足的是在急弯当中会出现轻微的推头现象,必须提前而且过量打方向才能顺利出弯,这是前置前驱车型的共同特征。

  "敏捷"--这是伊兰特在赛道测试中给我的深刻印象

  延续韩系传统 配置相当完备

  在配置方面,两厢伊兰特也延续了三厢伊兰特的配置及功能。在自动挡车型中自动空调、倒车雷达、电动天窗、还有定速巡航和手机免提系统都是标准配置。并且1.6L自动挡车型还配有方向盘音响遥控系统。在座椅方面,1.6L自动挡车型配置的是织物和皮革镶嵌表面的座椅,而不是手动档中的全织物表面座椅。安全性方面,ABS(带EBD)、双安全气囊等安全措施为两款车型的标准配备。

  试车感言

  伊兰特两厢当然不是一款真正的跑车,而是一款具有动感外表的大众型家庭轿车。整体造型虽仍显中庸,但正是这样不会引起巨大两极分化的外观才有可能成为主流车型。宽敞的后备箱和内部空间,舒适的乘坐感觉很适合一家老小集体出行,种种人性化的设置更是方便了一家人的各种需求。偏舒适性的悬挂和易于操控的特点也体现了两厢伊兰特适合日常驾驶的定位。目前北京现代不会推出一款消费面狭窄的运动车型,而抓住大众消费者才是其生存之道。随着两厢车作为家庭用车逐渐被老百姓接受,两厢伊兰特的推出为大众多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而至于运动与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开车的人有没有一颗运动的心。

  试车三人评外观

  肖丹:一直以来喜欢两厢车多过三厢车,两厢伊兰特的尾翼绝对是外观设计中最成功的一笔。但是水箱隔栅的改动没有进一步增加运动气息。

  唐尧:尾部线条的改变以及尾翼的添加的确让两厢伊兰特多了几许运动的味道。而车身B柱以前几乎照搬三厢伊兰特却显得过于保守没有新意。

  郑荐轩:从正面看去,两厢与三厢的变化仅仅是前脸栅条的方向不同,新意不大。从后面看,一条漂亮的尾翼,顿添活力。让我想到年轻有为、热爱运动的小伙子。


分页: 总页数:2
上一篇:双增压的快感试驾大众GOLF GT 1.4(组图) 下一篇:纽约车展前瞻 Chevy Trax 超可爱概念车
相关导读
数据库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