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SHOW 原创]
“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时间回到三年前,在2020年的长城汽车成立30周年庆上,魏建军神经紧绷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时,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命悬一线”!只是,随后的2021年,长城汽车在疫情的影响下还是交出了128万辆的成绩单,全年净利润更是达到了67.3亿元,成为了当年最赚钱的中国品牌车企。那么,彼时的“命悬一线”从何而来?三年后的今天,躺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让长城汽车沉浸在过去的春风中难以自拔,“命悬一线”一语成谶。新能源赛道上,长城汽车能否将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地位成功复制?眼下,长城汽车或许该重新定义“我是谁”。
靠燃油车告诉世人“我是谁”
在长城汽车公布的2023年1月销量数据中显示,长城汽车累计销量6.15万辆,同比下滑44.96%,旗下哈弗、WEY、皮卡、欧拉、坦克五大子品牌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WEY品牌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减少79.29%,而新能源车仅销售了6313辆。要知道,2023年的长城汽车信心很足:提出160万年销目标,同比增幅50.94%,即平均月销要超13万辆。但从结果来看,1月销量还不足KPI的一半。
将视线拉长,长城销量颓势其实早有显现。2022年累计销量106.75万辆,虽保住了百万体面,然同比下滑16.66%,对比原定的190万辆销量目标仅完成了56.18%。
如果把新能源版块单独拿出来,长城汽车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绝大多数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都是2位数,甚至3位数的增长。但长城在新能源车型上的销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逆势下滑了约3.7%。
究其原因,和长城汽车的历史发展进程不无关系。长城汽车早期凭借皮卡起家,随后又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出现哈弗H6、长城炮以及坦克300等爆款车型。尤其是哈弗H6,先是借鉴成功合资SUV车型的底盘技术,再凭借供应链体系优势将价格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直接撬动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欲,多年霸榜SUV销量榜,成为了当时最成功的的SUV车型。
同时,长城汽车深知核心技术在自己手上才能安心,在最难啃的动力系统方面,投入巨额研发费,在2021年成功推出了“3.0T+9AT+48V”的动力总成,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主可控的高阶动力总成系统。而这套动力系统目前也已经开始应用,并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
但沉浸在燃油车不俗业绩中的长城汽车,或许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燃油车的红利快要被吃完了。并且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燃油车的成功也拖慢了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方面的步伐,使其慢了其他竞争对手们一大截。
意识到落后的长城,开始研发“柠檬混动DHT系统”,这套系统创新性打造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让“柠檬混动DHT”的动力与传动系统部件间更匹配、减少动力损耗、燃油效率更高。两挡设计,使得发动机固定的高效转速区间覆盖更多的车速范围,能够在更多场景下、更大速域范围下采用效率最高的直驱模式,达成更低油耗、更长续航。
长城汽车电动化转型不顺利也与自身定位有一定的关系,曾经选择“all in”SUV的长城汽车主赛道并不是轿车,尤其是近两年大火的坦克品牌,更是与越野概念联系紧密,但越野显然又是一个很难和电动汽车融合的概念,毕竟“续航焦虑”实在很难适应越野车受众向往的“广阔”、“未知”和“探索”,这也为长城汽车从现有产品线转向电动汽车领域增添了更多阻力。
多品牌、多车型 反而拖累了长城
长城汽车最成功的一款产品就是哈弗H6,作为SUV界的一款神车,哈弗H6对于长城汽车的贡献不言而喻,上市11年来,哈弗H6总销量早已超过300万辆,并且拿下90余个月的SUV销冠。有人甚至笑称:哈弗H6一款车养活了大半个长城汽车。
但一款车不会永远畅销,长城汽车也为了摆脱靠哈弗一款车打天下的尴尬局面,做出了向高端化冲击的决定,推出了以魏建军姓氏命名的“WEY”,定位高端SUV,对标BBA等一众豪华品牌。WEY牌推出之后也不负众望,2017年销量就达到了8.64万辆。随后的2018年,借助于WEY VV6上市,全年销量跃至13.95万辆,成为接棒哈弗H6的“希望”。
但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WEY牌销量全线下滑28.28%至10万辆,2020年再降21.53%至7.85万辆。2021年,长城试图用混动技术给WEY加持赋能,但效果甚微。在WEY牌销量下滑的期间,WEY的品牌定位也出现了摇摆。从最初定位的“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随后变成了“新一代智能汽车”、“0焦虑智能电动”及“高端新能源品牌”,名字也更名为魏、魏派、魏牌等。
并且,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亦或是展现电动化与原有产品的差别,魏牌的命名停止了数字序列,代之以咖啡系列,玛奇朵、拿铁、摩卡等命名,成为“咖啡系”产品。这些命名并没有突出新能源与智能化方面的产品性能,而且还拗口难记,转型后的魏牌也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长城汽车产品线命名混乱不仅是魏牌,包括哈弗、欧拉等品牌的命名也开始放飞自我 哈弗神兽、初恋、赤兔、大狗、酷狗,欧拉的好猫、芭蕾猫、闪电猫、黑猫、白猫等,在用户层面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而且,长城汽车信奉的车海战术并不理想。在长城引以为傲的SUV市场,光是哈弗系列车型就有H6、酷狗、赤兔、神兽、大狗等。各车型之间各自为政,互相竞争,而且定位过于统一,无法形成合力,难免导致资源分散,从而形成内耗。
燃油时代的成功 为何不能复制到新能源时代?
在燃油车领域做的顺风顺水,却在新能源车布局上慢人一拍。虽然长城早期在政策的支持下,对动力电池电芯产品展开过研究,但当时的长城汽车并没有在电动汽车上进行战略转移。彼时,哈弗在SUV市场上正处爆发期,长城也因哈弗销量猛增迈入了百万俱乐部,在燃油车市场春风得意的长城显然没有把新能源放在眼中。
直到2018年,长城才试探性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电动品牌欧拉,在品牌成立之初就把女性化车型作为自身的关键标签,由此该品牌旗下的车型无论是名称,还是外观都很好地迎合了部分女性消费者的喜好,成为了汽车行业内独一无二的女性品牌。
随着发展,欧拉也不负众望,2021年销量达到13.5万辆,同比增长140%,颇有领跑新能源赛道的风范。但到了2022年,动力电池成本持续暴涨,长城欧拉黑猫、白猫车型干脆直接停止接单,只剩好猫车型。这就导致欧拉在2022年的销售业绩失色不少,当其他电动车品牌销量都是2-3位数增长的时候,欧拉品牌销量却大幅下滑,全年销量刚刚迈过10万辆。
不过,对比造车新势力的“以价换量”,长城汽车显然更在乎单车利润:停掉黑猫、白猫,去卖高端车型——闪电猫、芭蕾猫。这样来说,虽然销量下滑,但利润却能够保持住。根据长城汽车的财务数据显示,虽然长城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其归母净利润依然增长了23.1%。
除了纯电欧拉、混动魏牌之外,哈弗品牌也全面向新能源转型,并推出哈弗H6 DHT与哈弗H6 DHT PHEV车型。随后哈弗二代大狗也正式上市,DHT-PHEV版车型搭载一套全新的1.5T发动机加2挡DHT动力总成,总功率240kW,总扭矩530Nm,WLTC综合油耗1.85L/100km,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而哈弗二代大狗的上市也宣告着哈弗“狗品类”车型开始向新能源方向的转型。
用新能源重新定义“我是谁”
除了产品向新能源转型之外,长城汽车手上还有蜂巢能源这一张王牌,起源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是一家研发制造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该公司2019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9亿元、17.36亿元以及44.74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19.42%,业绩保持高增长。
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累计装机量达到2.6GWh,同比增长160%,位居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第十。并且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也与 PSA(Stellantis 集团)等知名国际汽车厂商亦开展业务合作。
另外,长城汽车还宣布对旗下品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包括把欧拉和沙龙、魏牌和坦克四大品牌的管理团队进行两两合并。这一行动算是打破了长城汽车在2020年建立的多品牌发展战略,换句话说长城汽车就此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按照长城介绍,这两大双品牌完成整合后,将实现各自的独立运作。而对于哈弗、长城皮卡两大品牌,在未来将会继续保持独立运作。通过这一调整,长城汽车原本6大品牌的产品体系,将会被收缩为两个双品牌、以及哈弗、长城皮卡所组成的新体系。
尤其是欧拉和沙龙两个品牌原本是分别针对男、女消费者推出的个性化品牌,随着这两个品牌的整合,意味着长城汽车放弃了此前的“性别牌”打法。因此,经历过此番改革后,长城希望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强化战略协同,建立更清晰、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经过整合之后,长城汽车开始在新能源赛道上正式发力。据悉,在2023年内,长城汽车预计将推出超10款新能源产品。如今,哈弗二代大狗已经上市,魏牌全新旗舰产品蓝山DHT-PHEV也计划将在今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可以看出,长城迫切的想在新能源领域重新定义“我是谁”。既想靠哈弗、魏牌和坦克等豪华、专业的SUV产品在新能源的插电混动领域保持领导地位,同时靠欧拉、沙龙等新能源品牌持续推出个性、高质量的纯电产品,皮卡领域则继续保持现有优势,完善产品布局。
编辑总结:长城汽车在燃油车时代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在SUV领域“大杀特杀”,而在SUV领域的成功也奠定了长城汽车的基调。只是,在新能源时代到来之时,长城汽车保守的发展策略延误了其向新能源转型的时机。随着长城汽车对旗下品牌和产品线的重新梳理和规划,长城汽车能否“挺得过今年”?市场会给出答案。
精彩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