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新能源频道 原创]
对比亚迪来说,也许这一天迟早会来。
比亚迪公布的7月销量快报显示,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793辆,包括轿车、SUV、MPV在内的燃油汽车销量为18,522辆。今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累计销量分别约为9.37万辆和16.8万辆。
可以看出,虽然比亚迪燃油车仍是1-7月的销量主力,而单从7月来看,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反超燃油车,这在比亚迪过往的销量数据中还是第一次。
偶然还是必然?
比亚迪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销量的汇合,直至新能源车的反超现象并非偶然。从其今年前7月,乃至往前推至2014年的销量看,就会发现其中的必然。
销量数据显示,1-7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稳中有升。特别是从3月开始,销量超过1月、2月将近一倍。
反观燃油车,2月,比亚迪燃油车较1月出现断崖式下跌,又在3月迎来弹跳式增长,而从3月开始,基本上处于缓慢下滑的趋势,且与新能源车销量差距越来越小,直至交汇,并被新能源车以271辆的成绩反超。
再放眼近四年销量数据看,2014-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年销量持续攀升,甚至2016年相较于2015年增长近一倍。根据前7个月,比亚迪新能源车9.36万辆的总销量来预测,今年要超过2017年11.4万辆的新能源总销量,似乎不是问题。
相比之下,比亚迪燃油车从2014年达到37万辆的销量高峰后,基本上逐年在走下坡路,且与新能源车的年销量差距不断缩小。
由此看来,今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反超燃油车也是近几年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不过,7月单月销量不足以说明什么,还得从年销量来看。但如果照此下去,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比亚迪新能源车与燃油车销量将呈现“倒8”的反差趋势。
下一个会不会是比亚迪?
此前,北汽、长安和海马汽车相继提出,到2025年要全面停售燃油车,北汽更是宣称要从今年7月31日开始,在北京地区停产燃油车。不难发现,三家率先提出这一口号的中国品牌,都多少面临着来自燃油车产销困境的压力,并力图以新能源汽车为转型向上的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燃油车销量每况愈下的比亚迪,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对燃油车说“不”,并全面转型新能源的企业?
从比亚迪近几年财报,以及市场战略调整来看,应该不会,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比亚迪还是会保守进行“两手抓”。
从2014-2017年,比亚迪公司公布的年度财报来看,虽然2017年汽车业务总体收入略有轻微下滑,但整体处于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对于整体汽车业务贡献率处于明显上升趋势,甚至从2016年开始,已经占据汽车业务60.73%的份额,2017年更是占据68.99%。
这说明,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燃油车的收入在走下坡路。但尽管如此,比亚迪燃油车目前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还不到单靠新能源车一条腿走路的时候。
与此同时,在这种趋势蔓延下,比亚迪也正进战略调整,力图挽回其燃油车的颓势。
例如,今年6月底,插电混动版比亚迪唐推出了新版本,在10款新车型中,其中有5款都是燃油车型,与插电混动版平分秋色,定价也相对亲民,为12.99万-16.99万元,同时还加入了智能网联系统以及主动安全系统等配置,以迎合成熟市场的认可。在7月销量中,燃油版唐的销量为3506辆,成为继宋MAX之后,比亚迪另一款主力燃油车型。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曾表示:2015-2017年,在宋MAX之前,比亚迪在传统燃油市场仅投放了宋和元两款车,市场策略和品牌传播策略上也没有向传统燃油车倾斜。而从宋MAX开始,比亚迪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以带动比亚迪燃油车销量回归。
事实上,比亚迪燃油车销量的降低,与其车型的投放有直接关系。在2014-2017年最关键的几年,大部分车企都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上,而在传统燃油车上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正是这段时间,不少中国品牌与合资、外资品牌在燃油车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但也不得不承认,以传统动力为主要驱动力的燃油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与新能源车并行发展,特别是混合动力车的快速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高油耗和高排放问题。这也是一段时间内,与新能源路线近乎平行发展的另一道线。
所以,这大概也是比亚迪即使燃油车每况愈下,也不愿放弃燃油车的重要原因所在。
比亚迪的危机
数据显示,比亚迪去年销量约为11.36万辆,较2016年同比增长13.4%,在中国品牌新能源销量中排名第一。而北汽新能源紧随其后,去年年销量为10.3万辆,同比增长100%,上汽乘用车和吉利知豆虽然去年销量在4万辆以上,但增长速度也超过了100%,分别为121%和109%。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中国品牌都是比亚迪的劲敌,对其领先的地位也构成了潜在威胁。
此外,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7.1万辆的新能源销量仍然领跑全球,但紧随其后的特斯拉与其销量仅有644辆之差,为70684辆,北汽新能源销量约为6.8万辆,宝马、日产销量分别约5.5万辆、4.3万辆。其实这种差距并不悬殊。
随着我国新能源对外政策的开放,包括新能源汽车合资股比放开,鼓励外资企业来华建厂和合作,以及对内政策的松绑,补贴的退坡直至退出市场,双积分政策的制约等,都会加速目前这种格局的变化。
是否比亚迪的地位仍然坚持领先就很难说。至少,我们已经看到,紧随其后的特斯拉要来华建厂了;北汽新能源也与戴姆勒-奔驰在电动版奔驰上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或许电动smart也要国产化了;就连长城也傍上了宝马,不仅要合资研发新电动车,而且还把电动版宝马MINI带到国内;同时,还有几十家新造车势力虎视眈眈。而比亚迪仅靠与戴姆勒生产的腾势,以及独自生产的几款新能源车,显然有些力量单薄。
此外,在燃油车方面,去年国内汽车销量被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等合资品牌霸占了前十榜的大半边天,而在前15名中,也没比亚迪的身影。随着合资、外资品牌的强势进攻,中国品牌燃油车的车型、战略、技术等也是时候提速了,即便这一生存空间日趋缩小,但多久还不一定。
在这种危机之下,对比亚迪来说,主动开放,寻求多方面合作,或许更有利于为其今后的新能源和燃油车发展开阔思路。
编辑点评:比亚迪的处境,是当前国内几乎大部分中国品牌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有些企业燃油车销量每况愈下,新能源车的销量也仅仅是屈指可数,这也大概就是淘汰赛到来之前的前兆吧。时机固然存在的,但也更难把握。是否放弃燃油车,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处境,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战略,就没什么对与错。
岚图汽车宣布:全新梦想家×华为乾崑智驾智能家族全员登场,开启MPV高阶智驾新时代。新车将支持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泊车代驾VPD和全向防碰撞系统。
传祺E8 PRO+ 2月14日上市!现在E8 PHEV系列有MAX、MAX+和龙腾版本,现在又出了一个PRO版。很好理解,看名字也能懂了,PRO+应该就是MAX+的低配或者说减配版,配置少一点,价格低一点,销售说可能就买21万左右。
长安UNI-Z新能源上新了!UNI-Z新能源战舰版官方售价12.49万元,和老款超越型一样。即日起至2月28日购车可享限时现金优惠1.5万,惠后价格10.99万;叠加置换补贴(国补+长安补贴)最低只要8.49万。新车外观、内饰没变化,搭载长安新蓝鲸混动系统+“金钟罩”电池,拥有插混和增程2种动力模式,CLTC工况纯电续航125km。
捷途新山海L9真的要上市了!从谍照看,其配备了零重力座椅(带10点按摩)、270°女王副驾、电子怀挡,并支持2.2kW车内放电和6.6kW外放电功能。
日前海外媒体再次曝光了梅赛德斯-AMG全新CLE 63车型最新消息,新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首发亮相,并计划将于2026年上市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2026年,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并将成为品牌旗下“最廉价”的V8系列车型;参考AMG CLE 53车型售价,63系列车型起售价或将保持在100万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