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标准、给谁评、谁监督…… 年度车评选现六大悬疑
岁末年初,各类评选风起云涌,汽车界也不例外。评选项目也是百花争鸣,什么“最佳经济型轿车”、“最佳中级车”、“最佳豪华车”……几乎所有的相关机构都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评选大潮中,并乐此不疲。
对于消费者来说,分门别类的评选项目也便于凸显某些品牌车型的特点和优势,某些行业机构评选的结果对购车还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汽车评选太过于泛滥,汽车评选的公信何在?
悬疑1
年度车评选评价标准在哪?
有资料显示,岁末年初,国内总共出现了近100个年度车型评比或年度汽车企业类似的颁奖。个别排行榜甚至迫不及待地评出了2007年度车型。随着企业在销售新车时纷纷打上了由不同机构颁发的“权威大奖”,记者仔细看了一下一些评选的奖项设置,好像各个汽车大奖的名头都不小:什么“年度车”、“超级车”、“风云车”等等,可是,相信很多消费者都不明白,年度车、超级车、风云车都代表着什么?因为没有一个让我们记得住的评价标准,所以消费者无从得知这里的内涵。
一位长期担任评委的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参与的评奖当中,标准的制定无非是技术标准的奖项,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汽车厂家不愿意出这个钱,评奖单位也没有这个资金能力左右如经大规模的评奖。此外是相关单位考虑到跟合作伙伴的关系,颁一个友好的奖项。图的是个大家乐。
悬疑2
“年度车型”到底是谁的?
“年度车型”到底是谁的年度车型?消费者的?厂家的?还是专家的?似乎正应了那句——“存在就是合理”。
怎么看待市场上如此众多的汽车车型评选?有关专家表示,其实国际上比如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年度车型,它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风向标。那么,中国汽车市场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评选呢?综合有关人士的看法,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车时没有机会在专业的场地检验新车的性能,更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所有新车进行不同路面状态下的几种驾驶比较。因此,面对每年推出的几十款新车型,消费者真的是无所适从,真假难辨。于是,国内各种各样的汽车评选活动粉墨登场了。事实上车型评选确实反映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尽管评比的名称各不相同,奖项设置也千差万别,但评比的基本程序都是对每个车型“庖丁解牛”式的分析以及各款车之间的对比。
悬疑3
年度车评诚信被忽悠了?
有人受益,就得有人受害。谁受害?有人说是消费者,记者认为不是。现代的消费者都是聪明人,没人还会受这种“忽悠”。可能消费者会晕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但年年这样搞,最终明白了个中原由,最后谁的评选都不会相信。从这个角度讲,受害者不是消费者。相反,行业机构与厂家这种“买卖关系”的评选,失掉的是客观、公允,失去的是诚信。某业内人士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公然写道:年度车评,谁被忽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