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安成为上海大众继POLO之后的又一款与国际市场的同步车型,但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一直不温不火,销量始终在低位徘徊。而这一切在2006年底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向被称作“慢热车型”的途安开始发威,2006年的销量节节攀升,在12月更是一举突破了千辆大关。
2004年,途安作为大众旗下最新的PQ35平台车型在国内上市,但月销量仅在二百辆,远远没有在欧洲市场的辉煌,与大众的另一款热门车型高尔夫一样成为热销车型在中国遇冷的典型案例。2006年5月8日,上海大众调整了途安的定位和售价,将其定位在跟适合家庭的细分车型市场,此举不但将途安的定位更加准确,更大幅度提升了性价比,因此立刻带动了途安的销量快速增长。
2006年6月,途安的销量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年9月首次达852辆,而在11月更是接近1000辆(917辆),此时途安能否真正冲破千辆的销量瓶颈成为一大悬念。但事实上,12月的销量统计显示,途安当月的销量达到了1068辆,这意味着平均一天要卖出35.6辆途安。
途安的逐渐热销也是该车型自身优势逐渐被消费者认可的结果。途安的英文名字Touran来源于Tour(旅行)和大众的一款MPV Sharan(夏朗)组合,2006年,上海大众将原先宜家宜商的定位清晰的锁定在“家用车”上,成就了中国第一款MPS(Multi-Purpose—Sedan)多用途轿车。尽管外形朴实,没有一点做作,但丝毫不会影响到这款多功能轿车的性能。最为人称道的是途安的操控和底盘调校,电子助力转向使近1.5吨重的车身转起弯来像重量只有它80%的POLO一样轻盈,而四连杆式独立后悬架的舒适性完全达到了中高级车的水平。
在安全性上,途安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它获得欧洲NCAP碰撞测试五颗星,装载了A级车少见的MSR+MASR;途安的优势还体现在它的车身激光焊接上。众所周知,激光焊接是大众独家采用的制造工艺,此技术可加强车身强度30%以上,从而大大提高车辆安全性。上海大众一位相关人士介绍:“途安的车身上大量使用到激光焊接技术,总长度达到41米,超过POLO近5倍,这不仅是量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质的飞跃,代表了国内最先进的制造工艺水平。”
至于多功能,途安的500多种座椅组合,内部30多个储物盒、最大可达1900升的行李箱容积也是惊人,一位途安车主表示,把后两排座位全部收起后,可以放入5套电脑(17寸纯平的显示器+电脑主机)。
对于途安逐渐发威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2006年中国轿车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厢轿车和多功能轿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国内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逐渐摆脱代步单一化功能的局面,途安这样的多功能轿车既具备舒适、精细的中高级轿车品质,又提供高科技的享受以及多功能需求的满足。正因如此,2006年途安的月销售量一跃增长了近五倍。而随着更多消费者对途安的熟悉、认可,相信途安在2007年里还会取得更大成功!”
>>点击进入途安车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