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是个吉祥话儿,尤其是年终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用各种各样的数字来总结得失。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汽车行业发生的事件不止百件,从中挑选出和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十件算作盘点。当然,这十大事件既有诸如“私家车拟取消报废年限”这样的好事,亦有“丰田锐志漏油”这样让消费者闹心的事儿。最大程度地与消费者密切相关是我们总结“十大事件”的原则。
喜:
新车安全评估体系实施
事件回放:在中国交通事故中每受伤1000人,就会有196人死亡,而日本却仅仅7人死亡。车祸结果反差巨大,除了人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规范存在严重欠缺外,汽车自身安全性的差异是另一个关键。2006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照国际NCAP规程,并结合我国交通事故中车体以及车内人员所受到的实际损害统计参数,推出了符合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车辆使用习惯的新车安全评估体系C—NCAP。
记者点评:我们可以想象,在今天汽车市场上残酷的价格博弈背后,不排除有些厂商因过分顾忌成本而漠视了对产品安全的高标准,而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身体的支离破碎、鲜血淋漓的场面,给人们心理上和生活上造成无法挽回的创伤。所以,汽车制造者们不仅要造出外形美观的产品,更应该本着对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对产品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而C-NCAP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叹:
60万观众逛北京车展
事件回放:两年一度的北京国际车展11月18日至27日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北京国际车展组委会负责人王侠在评论此次车展时只用了“成功”这两个字。支撑北京车展成功的是一系列数字:本次车展共接待了60万海内外观众,有超过10款以上的车型在北京车展面向全球首发。
记者点评:北京车展参观人数和参展商屡创新高的数字和两年一届的时间没有什么关系,老百姓对汽车饥渴般的需求才是北京车展得以成功举办的基础。
惜:
上汽被迫更名荣威
事件回放:把罗孚视为囊中之物的上汽在本年度彻底体会到了“煮熟了的鸭子飞了”的味道。在距离上汽购买罗孚(Rover)商标还有几天就和宝马签字画押的时候,福特突然决定动用“优先购买权”,正式购买罗孚商标。无奈之下,上汽不得不被迫更名为荣威。
记者点评:在上汽花6700万英镑购买之前,罗孚的东家是行惯全球的BMW,一个连宝马都玩不转的品牌,上汽也真叫人捏了把汗。
好:
公布407款车真实油耗
事件回放:“省油是我买车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消费者刘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平时上网查询车型时,第一个看的是价格,第二个关注的就是油耗。而令他头痛的一个问题是现在厂家给出的车辆油耗都是“理想状态下的”,自己实际驾驶中的油耗会是多少就不得而知了。11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次对社会公开发布经过权威部门核实的汽车油耗数据,这一举措意味着消费者今后可以从国家权威渠道获取更可靠、更客观、更接近实际油耗、更具有比较价值的汽车油耗数据。
记者点评:油耗数据的公布也体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对汽车产品管理更加科学化,对建设资源节约型汽车社会、推动我国汽车社会第二次重大转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发改委公布407款汽车的真实油耗数据后,汽车厂商都开始“谈油色变”了。
悟:
新消费税实施大排量涨价
事件回放: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自今年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在涉及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实木地板等多个商品的消费税政策调整中,首次提高了大排量车的消费税。此次政策调整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消费税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重点加大了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轿车、越野车的税收负担,相对减轻了小排量车的负担,体现出对生产和使用小排量车的鼓励政策。
记者点评:节约能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提高大排量汽车税率政策的另一面是国家开始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