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轻客的日子,自打MPV(多功能车)火了之后就再没有好过,就像是大学辩论赛里的“反方同学”,一直在为一个人所共知的结论而苦苦挣扎。轻客是不是会被MPV取代,这样的话题已经丝毫引不起市场的兴奋,倒是MPV和轻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PK的过程,一直吸引着汽车业内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MPV又抛“重磅炸弹”,轻客失去价格“屏障”
近日MPV阵营又出现了“反”轻客的大动作,被业内专家认为是MPV与轻客之间PK的升级。东风柳汽从9月1日起推出了一款取名为“创业直通车”的MPV新车型,定价为8.66万元,这显然又是一颗针对轻客的“重磅炸弹”,直接投向了7-9万元这块轻客认为誓死也要捍卫的阵地。
自从被MPV打压以来,轻客的阵地节节失守,特别是在风行推出了国内首款低于10万元的MPV菱通之后,轻客一下子被压缩到了7-9万元的狭小空间里。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轻客市场上的主流车型金杯和得利卡等,65%-70%的销量都集中在了这一价格区间,可以说,7-9万元成为轻客阵营得以苦苦支撑的价格“屏障”。但是随着8.66万元的风行“创业直通车”的推出,轻客将面临失去这一价格“屏障”,直接把重心腹地暴露给对手的危险。
据了解,这款创业直通车采取的是和轻客“贴身肉搏”的竞争策略,在配置上和同价位的轻客一一对比,真正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形成在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外观等方面的全面优势。就拿一些细节来说,在7-9万的主流轻客上一般都没有电动门窗和遥控门锁,创业直通车就增加了这些人性化的配置;车顶方面,轻客一般采用的是棚条包覆的构造,而创业直通车就改进为成型顶棚。
笔者的目的并不是真要做两者车型配置上的对比,只是想要探讨一下,当MPV放下车型整体优势的“身段”,开始在细节上和轻客“较真”的时候,对于轻客来说出路何在?
市场定位出现偏差,“轻客”丧失全部优势
要说现在轻客的市场定位出现偏差,可能会遭到很多人甚至行业专家的反对。笔者认为,轻客原先的定位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轻客的失误在于没有及时准确的调整其市场定位,只是一味的退让保守,这就导致了偏差的出现。
在国内汽车市场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轻客临时客串一下“多功能车”的角色,原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MPV这个正角开始出场,这时候轻客就应该明智的淡出“多功能车”这一市场,转而把真正的客车做好。作为客车,轻客首先应该满足乘用的需求,在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外观的体面时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
然而轻客似乎选择错了方向,并没有回归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依旧留恋“多功能车”的市场,把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如何改变空间以满足“客货两用”这样的需求上面,或者尝试走出一条所谓 “轻客MPV化”的道路,而对更加急需改进的乘用性能却没有真正的下足功夫。这就导致了轻客和MPV相比,在乘用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距正在拉大,现在只能靠低价来保持竞争力,但是能撑到什么时候呢?
从数据统计来看,轻客的中高端市场已经基本上被风行为代表的大MPV所占领,而赖以维持的中低端市场也不容乐观,市场份额正在逐年减少。今年上半年,除了南京依维柯靠推出了一款相对高端的新车“都灵V”而销量有所增长以外,其他几家主流轻客品牌的销量还在继续下滑。专家分析,随着此次MPV阵营中风行“创业直通车”的推出,轻客的地位将变的更加难堪,没有了价格优势,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几乎已经全都丧失。
现在轻客选择的道路是既丢了市场份额,也丢了品牌形象,在我们的汽车市场上,目前已经很难找出一个真正和客车这个名称相符的轻客车型,这和国外的轻客品牌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无论是奔驰的M100,还是道奇的“公羊”,哪一个不是既体面又舒适,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是一辆真正以乘用为主的客车呢?
所以说,轻客是在错误的市场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对于轻客来说,退出和MPV在多功能车市场的正面竞争,做回真正的客车已经刻不容缓。也许此次风行推出的“创业直通车”,是对轻客的一个警示,让轻客不再迷恋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地盘。长痛不如短痛,放远眼光,调整战略,只有这样轻客才能在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PK中找回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