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行业资讯 原创]
在1月16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发表了题目为《拥抱百年变革 聚焦市场痛点 加速电动车产业迈进“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演讲。他谈到了自己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看法:“2021年将是我国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元年,行业格局加速调整,百年变革从‘春秋时期’,开始进入‘战国时代’,电动车产业在‘十四五’加速迈入新发展阶段。”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汽车工业也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汽车电动化方向非常明确,趋势不可逆转。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汽车产业链、创新链的重构,形成新发展格局。回顾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时间,电动车渗透率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三年多时间,渗透率从1%快速提升到5%。
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行业调整和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增长出现了短暂停滞;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又重返增长快车道,渗透率从5%迅速提升到12月的9%。行业从早期依靠政策的“单轮驱动”,全面转向“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私人用户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驱动力还在持续增强。
2020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比亚迪坚持技术创新、苦练内功,聚焦市场痛点,3月推出全球首创的刀片电池,把电动车安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解决市场的安全痛点,同时也促进了销量的快速增长。搭载刀片电池的首款车“汉”,自7月上市以来,连续5个月销量攀升,在12月突破了1.2万台,累计销量突破了4万台,实现了中国品牌首次成功立足于豪华轿车市场。
在成功投放“汉”以后,比亚迪在8月又推出了2021款唐、9月上市宋PLUS、12月下线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实现产品持续热销,品牌逐步迈向中高端,电动车销量连续8年中国第一。伴随一系列新车上市,比亚迪先后推出高性能碳化硅电控模块、DM-p混动技术,高智能的Dilink3.0和Dipilot技术,以及热效率高达43.04%的骁云-插混专用1.5升高效发动机技术。
近期,比亚迪又新推出了DM-i超级混动,打造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覆盖大部分城市日常通勤里程数。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紧凑型轿车,在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可低至3.8升,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可超过1200公里,驾驶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动车,将加速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百年变革。
2020年11月,国家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了行业发展信心和预期,提出了2025年电动车新车销售占比20%,到2035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接下来的5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要达到37%以上。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制定“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5年电动车推广应用目标,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比如,深圳和上海在2020年全年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均超过20%,12月份深圳电动车渗透率已超26%、上海更是突破了35%。
随着近年来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维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车,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机已成熟。行业新旧动能加速转化,迸发出巨大的机遇和能量,有理由相信,2021年将是我国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元年,行业格局加速调整,百年变革从“春秋时期”,开始进入“战国时代”,电动车产业在“十四五”加速迈入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已成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汽车强国的战略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7个国家、25个城市宣布或制定了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比如,美国加州在2020年9月宣布,2035年前逐步淘汰汽油动力新车销售;英国去年2月把全面电动化时间表从2040年提前到2035年,11月再次提前到2030年;日本在近期也提出2035年淘汰传统燃油车销售。
2020年,欧洲电动车全年销量预计超过120万台,同比翻番。其中,仅用半年时间,德国的电动车月渗透率从7%提升到了20%,全年电动车渗透率预计达到12%;挪威电动车渗透率在11月已达80%,预计全年70%以上,全球第一。从我国国情来看,推进汽车全面电动化更加紧迫。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70%。同时,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约有2.8亿台,每年交通运输消耗全国石油占比约70%,我国的石油储备只有28天。
通过循序渐进、分步推进汽车全面电动化,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为最低,对国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安全保障。去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是我国实现2030和2060年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减少石油依赖、治理空气污染、实现汽车强国梦。
比亚迪坚持聚焦市场痛点,通过高安全刀片电池、高效率DM-i超级混动系统、高性能碳化硅芯片等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同时,以开放的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引领创新链发展,助力行业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比亚迪将加快关键零部件向行业开放供应。今年初,比亚迪在国内乘用车领域发布了品牌新标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汽车工业百年变革,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创新之路。
王传福认为,电动车行业构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机遇前所未有,发展时不我待。惟有奋进,方可成功。关于未来发展,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继续完善电动车安全法规标准
汽车工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期,变革要有创新的技术、产品和引领行业的标准,要能解决市场的痛点。十多年前,推广电动车,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续航里程;而现在,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已约500万台,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安全。比亚迪推出的“汉”车型持续热销,正是因为解决了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痛点。
电动车的安全,关键在于动力电池。针刺试验是动力电池测试中非常有效、苛刻的一种方法。2015年旧版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明确规定,单体蓄电池进行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因此,我们建议把动力电池的针刺试验逐步列入强制性标准,同时把目前热扩散试验要求的不短于5分钟,提升到不短于30分钟。
二、增强双积分价格的可预见性/参照农业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
积分供需关系受行业各车企产量、油耗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会导致某些年份积分供大于求,某些年份积分供小于求。通过设立积分池管理制度,可在积分供大于求的时候,把多余的积分放入积分池,在供小于求的时候,再把积分拿出来使用,以此调节各年份积分市场的供需平衡,保证双积分政策的有效运行。
三、私家车电动化需要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双管齐下
2020年电动车市场是两头涨,一头是中低端车,另一头是中高端车。除纯电动之外,插电混动技术依然是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三纵”并行的发展路线,插电混动与纯电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路线,也是全球主流技术方向。插电混动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行驶模式,对实现“2025年20%”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内容回顾:
目前本田新款Passport车型已在海外市场上市开售,新车也可视为“大号”CR-V车型,市场起售价现已上涨至44,750美元(约为33万人民币)。同时新车也有望在今年于国内市场开售投产工作,并极大程度上将取代目前在售的冠道以及UR-V车型,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大众途观L、比亚迪宋L以及奇瑞瑞虎8等车型。
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路虎全新一代揽胜星脉纯电版车型最新消息,新车也可视为“小号揽胜”车型,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首发亮相,并计划将于2026年上市开售。同时,新车也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继续以进口形式导入国内市场销售,同级主要竞争对手包含了宝马iX3、梅赛德斯-奔驰EQC、奥迪Q6 e-tron以及保时捷Macan EV等车型。
2月11日,长安启源A07加推625智驾豪华型,指导价14.29万,比625智驾旗舰型便宜1.1万。新车支持APA高级智能泊车系统,可停垂直、侧方、鱼骨车位,可实现车内泊车、车外手机遥控泊车、50米循迹倒车三大功能。
之前说P7会在一季度上市,估摸着就这一两个月的事儿,价格可能在18万-22万之间。这两天有销售又出来剧透了,如果广汽本田为快速抢占市场的话,很有可能出一个低配版(不要电子外后视镜、缩小电池容量),价格极有可能下探到16万上下。
比亚迪宣布了全民智驾战略之后,零跑也坐不住了。零跑表示:B10接棒而来,15万内首搭激光雷达城区智驾,将于3月10日预售。B10看着眼熟吧,这就对了。其延续家族设计,可视为小号“C10”,长4.515米,轴距2.735米,比比亚迪元PLUS大一圈。新车提供低/高功率电机,匹配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续航超600km。销售表示,B10试装车已到店,预计售价10万-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