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爱卡头条 原创]
3月31日,在武汉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经过艰苦努力,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从全国每天确诊数千人,到现在多省保持零增长,这背后离不开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更离不开疫情防控下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正是举国上下不懈的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才能有现在的成效,老百姓才能摆脱新冠肺炎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
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各大车企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来。除了捐款捐物外,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在内的车企还组织转产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支援战疫。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愈演愈烈,拥有先进医疗水平的发达国家同样面临医护人员不足,以及呼吸机、口罩等医疗物资短缺的困境。受到中国车企转产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启发,海外车企纷纷效仿。由于欧美等国汽车工厂已陆续停工停产,包括大众汽车集团、起亚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简称FCA)已开始寻求在华合资伙伴的帮助,去生产抗击疫情所需的医疗物资一同战疫。
面对口罩市场巨大缺口 多家中国车企转产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随着疫情的蔓延以及感染人数的逐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口罩的重要性。作为非日常消费品,口罩一夜之间成为了14亿中国人的刚需,买菜需要戴口罩、搭电梯、搭乘公交、地铁、进入办公室都需要戴口罩。虽然此前中国已占据全球50%的口罩产能,日均产能在2000万只左右,但远远达不到疫情下的需求量,“一罩难求”也成为了一、二月份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缓解市场中口罩供应紧张的局面,除口罩生产企业加速生产保障供应外,来自服装、石化在内各行各业的企业,均加入到转产口罩、防护服的行列中来,这其中本就处于寒冬期的汽车制造业同样占了很大的分量。作为国内第一个转产口罩的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2月6日宣布联合供应商转产口罩,到第一批20万只口罩顺利下线仅用时三天。神速的背后,改建后的无尘车间设置了14条口罩生产线,包括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产量可达170万只。
口罩包装盒印有的“人民需要什么 五菱就造什么”一句话不仅得到无数人的称赞,2月15日央视1频道《战疫情 中国制造跑出中国速度》专题片中,为此还进行了近一分钟时长的报道。2月19日,上汽通用五菱对外宣布,由企业自主生产的,广西第一台全自动化“五菱牌”口罩机正式下线,上汽通用五菱也成为国内第一家既生产口罩也生产口罩机的企业。这也极大提升了口罩的产量,日生产量最高可达200万只。“五菱牌”口罩目前已开启全国免费申领通道,预计发放量将超过600万只。
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外,另一家转产口罩的车企比亚迪,更是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从1月下旬开始,比亚迪便开始研究生产口罩和消毒凝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疫情。为此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的王传福还任命了一个特别工作组,由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领导和3000多名从事研发、设计、加工等工作的工程师组成。在3月29日比亚迪举行的“刀片电池 出鞘路安天下”发布会上,王传福表示:“本周比亚迪口罩日产量已达到1000万只。”除了转产口罩外,免洗手消毒凝胶也与口罩一同获得了卫生许可证,未来日产能将从10万瓶扩大至30万瓶。
据悉,比亚迪已与包括华润万家、国大药房、叮当快药等六家超市及药房连锁店签署了合作协议,供应150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且每只口罩的价格不超过2.5元。实际上比亚迪与上汽通用五菱只是中国车企转产口罩等医疗物资中的代表,包括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金龙客车及奇瑞商用车等车企,纷纷加入到转产口罩的行列中来,大家不仅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更运用自身的优势能力,快速解决疫情期间出现的医疗物资短缺问题,在体现中国速度的同时更是车企社会责任担当的展现。
最近长安汽车推出了1款第四代CS75 PLUS新增版本——智慧卓越型,官方售价11.59万,叠加现金优惠和置换补贴后,低至9.99万!这款新车的出现,打破了中型燃油SUV市场原有的“平静”。也许在其他竞品看来,长安真的很“不懂事”!
根据此前规划显示,捷豹路虎承诺将在2026年推出6款纯电动车型,其中首款纯电动车型——路虎揽胜纯电版,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那紧随其后的第二款车型你们知道是谁吗?
沃尔沃这次也要在小型纯电SUV市场发力了!7月17日,作为EX30跨界越野版本的沃尔沃EX30 Cross Country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26.38万元,焕新专享参考价23.38万元。此外,沃尔沃EX30后驱长续航版Plus也同步上市,官方指导价21.98万。焕新专享参考价17.98万。
低情商说法:奔驰卖的是车标;高情商:奔驰卖的是自己的标准。就拿快要上市的纯电CLA长轴版来说,这车很多的安全设计纯纯多余!
咱们先来看看最核心的亮点!空间!。三排六座布局搭配第二排独立船长椅,比七座车更注重乘坐舒适。车身加长 186 毫米至 4976 毫米,高度增加 44 毫米,更关键的是轴距拉长 150 毫米至 3040 毫米,且全部用于座舱空间 —— 这种将加长尺寸实实在在转化为乘坐空间的设计,比单纯拉长车尾更显诚意,第三排不再是 “应急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