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卡汽车 文化频道 原创]
进藏似乎是每一个非藏区者心中魂牵梦绕的心愿之一,究其原因,无论是去过西藏还是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很难给你一个笃定而准确的答案,正是我们无法解开心中的结,所以才会有一次又一次的进藏,这时你会发现,每一次藏地之旅都会有新发现,新感悟和新期许……至于说“答案”,我相信你依旧讲不清道不明。
此行出发之前,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一片神秘而未知的旅行等待着我去开启,路上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又会遇到怎样的人,一切都是未知数。在平时的工作中,这种未知会让我烦躁和焦虑,但旅途中的未知会让我兴奋。
一路走来,一切未知都悄然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当我敲下这些字,我还伴随着轻微高反引发的头痛,顾不上太多,只希望尽早把这份美好记录下来。
进藏,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进藏的过程,正所谓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故事也发生在路上,至于说目的地,当我真正到达时我的心绪反而更加平静。进藏的线路有很多,有藏地爱好者总结了较为经典的有七条,分别为川藏北线、川藏南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丙察察线和中尼线。每一条线路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此次猎豹Mattu藏地朝圣之旅选择了青藏线路,全程2000余公里,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进藏线路。不算启程与归途,我们花了四天时间在路上,讲实话,这样的行程安排不仅是对车的考验,更是对人的考验。
青藏线路起点在青海西宁,终点为西藏拉萨,全程2000余公里,前三分之一线路为京藏高速公路,后三分之二路段为G109国道,途经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垭口、可可西里等诸多让人向往的地点。
因为工作安排,启程我没有从北京出发,而是选择从上海飞往青海西宁,相比北京的直达航线而言,上海启程前往西宁的航班几乎全部需要中转,下午一点钟起飞的飞机到达西宁时已经是傍晚六点钟,好在邻座要去西宁旅行的上海大爷跟我聊了一路,老人和年轻人之间不是没有话题,而是我们往往选择忽视自己的亲人。
因为西宁的方位更加靠西,当我到达酒店时天其实还很明亮,吃过晚饭,我们此行的车辆才集结完毕,整装待发。
此次行程的车队由五辆猎豹Mattu和一辆猎豹皮卡组成,人员数量不多,但是职能组成完备,领航员、向导、摄像、航拍师、后勤、队医样样俱全。
从集结到结束共五天的时间,我们从西宁出发,途经德令哈、格尔木、昆仑山口、可可西里、唐古拉山垭口、那曲、日喀则,最终到达圣城拉萨。
我所在的车辆共三人,车辆行李厢塞下三个登机箱加上背包还绰绰有余,在长途跋涉方面,SUV车型相比轿车还是有不少优势的,空间只是一方面,相对更高的底盘在这趟行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同行的小姐姐见我拍行李厢表示可以做个模特,虽然我拍完了,但是这份福利我怎么能拒绝呢,从姿势不难看出是个专业模特吧。
西宁虽然海拔不算很高,但是当地气温已经很低了,空调切换暖风是上车第一件事儿,双温区控制好评,你懂得,女生坐副驾驶位置,冷热体感跟男生真不一样,双温区不打架。
第一天的行程是从西宁到格尔木,一路都是高速公路,不仅车少,周围的景色更是绝美。听着喜欢的音乐,陪着喜欢的人,开车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猎豹Mattu车辆配备有定速巡航功能,一般我很少用到这个功能,但是在西部的公路上我还是很乐意开启这个功能的,因为这边道路多限速,有了定速巡航可以少些超速的麻烦。
车辆配备的1.6T发动机最大功率147kW(200Ps),最大扭矩270Nm,日常使用动力没有太大问题,在高速路段超车需要多给一些油门,当然,使用手动换挡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底盘方面车辆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整体调校偏向舒适,在面对路面上较大的起伏时支撑性和阻尼感很强。
一路上蓝天白云让你看个够,这样的天气对于生活在污染严重城市的居民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福利。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海拔高的原因,总感觉云彩触手可及。
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大片大片的草地是这边最常见的风景,但是看多了你也并不会感到疲倦和厌烦,因为每一处山峦或形态各异,或色彩缤纷。
随着向西进发,道路两侧开始出现大量的风车,在青藏高原一方面是光照充足,太阳能源发达,另一方面就是风力资源丰富。
家养的牦牛就这样散养在山坡上,看着它们悠闲的样子感觉自己心情都非常放松。
这些牦牛能悠闲自在到什么程度呢?看看这种图就知道了,在这里我们才是外来人,它们根本不顾道路上的车辆,可以随意穿梭在道路中,在这里开车注意动物比注意行人优先级似乎更高。
一路上碰到的军车似乎比私家车都多,在高原上的军车涂装和平原地区也有区别,主色调为黄色,不知道这些成队的军用卡车在执行什么任务。
西部虽然山多但是隧道并不常见,大片的草原让整条路线的风景显得壮阔和悠远。
贯穿式的尾灯最近两年特别火,这种复古式的设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这几天的行程除了感觉到贯穿式尾灯好看外,另外不得不承认其辨识度实在是高,夜晚跟车非常方便。
一路的高速公路对于我来讲实在是有点无趣,好在道路两侧的景色非常美,要不然第一天800余公里的路程很容易让人犯困。
到达格尔木时天色还尚早,休息了近半个小时出来吃饭时太阳才刚刚落山,这样的旅途实在是悠闲,海拔上升也不多,但我没想到之后的旅途再也没有这样轻松过,之后的晚餐在我们的行程中消失。
配料丰富的八宝盖碗茶是这趟行程中我最喜欢的饮食之一,一碗茶冲上四五碗茶水还是滋味十足,在干燥的西部高原,这样的饮品能很好的补充水分。
第二天的行程是从格尔木到西藏那曲,全程同样是800km左右,但是不再是走高速公里,G109国道将是我们接下来的行程。为了能尽早到那曲,第二天一大早6点钟我们就起床了。
昨天高速跑了800km左右,百公里平均油耗在7.3L,这样的油耗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因为不再跑高速,而且海拔爬升较高,油耗就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动力性能才是。
早上格尔木的温度已经在10℃以内,没有什么配置能比座椅加热更受欢迎了。
赶早的原因呢一方面是今天的路程较长,另一方面是路上卡车很多,为了避免被大车拖慢速度,我们决定早早出发,但G109的路况让我们的幻想泡汤……
从青海境内进入到西藏境内首先要翻越的就是昆仑山脉,早上出发没多久我们就看到了远处的雪山,这样意味着我们离西藏不远了。
路上巍巍昆仑的石碑提示着我们即将翻越此行的第一个高山垭口,此时海拔也在慢慢提升,对于初上高原的人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海拔从2800m提升到5000m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此时路上的山不再是黄色的秃山,加盖着白顶的雪山开始越来越多。
当高海拔遇到国道,再遇到数不尽的大卡车,堵车自然而来,相比之下城市里的堵车简直不值一提。
找准机会,小车还可以凭借着灵活的身躯往前快速插进,但是大卡车就不行了,只能乖乖的排队前行,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不急不躁。
自拍似乎是个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反正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想着去抱怨,坦然接受,放平心态,着急也没有用。
堵车之后继续前行,之前远远的雪山开始近在眼前,初见雪山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但美景的接近也意味着海拔的攀升,看到这幅图我本来微微作痛的脑袋更加痛了。
此时海拔已经从2800m左右提升到了3800m左右,大的高原反应并未出现,但是每个人都出现了太阳穴微微发胀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非常正常,不用太过担心。
路上出现的伪装车吸引了我的注意,在车辆开发过程中要经历三高测试,即高温、高寒和高海拔。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稀薄,车辆的动力性很容易受到影响。
远处的雪山整个被雪覆盖,可以想象基面的海拔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按常理来说,这时候走路行动需要注意幅度不要太大,但现实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很难抑制住激动的心情,纵身一跃留下美照,看到这样的照片不要惊讶女主跳得高,而是要夸赞摄影师角度找得好。
相比昆仑山口4768m的海拔,3800m的海拔不值一提,这也是我们此行翻越的第一个垭口,在之后还要翻越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垭口。
在昆仑山口我们见到了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当年电影《可可西里》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勇士,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可可西里这片神奇的土地。
经过昆仑山口没多远,我们就能在路边看到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这里的工作人员负责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如今在这座保护站周围已经建起了不少建筑,这座棚房以后更多是象征性建筑。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让当初一度濒危的藏羚羊数量逐渐增加,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数量已经非常可观,在道路两侧不远处经常都能看到野生藏羚羊。
原本计划12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跑了21个小时。早上7点钟从格尔木出发,次日凌晨4点钟才到达那曲,整个行程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我现在很难想象当初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先是从那曲到达日喀则,然后从日喀则到达拉萨,行程之紧难以想象,同样风景之美也难以想象。
后排出风口的重要性只有在用到的时候才能凸显出来,像这样成本不高但实用性强的配置希望厂商都能做到标配。
到达那曲时已经是凌晨4点钟,简单收拾睡了4个小时后我们继续踏上了旅途,从那曲到日喀则虽然短短500km左右,但是艰险的路况让我次日凌晨2点才达到日喀则,这样的高原急行军终生难忘。
在日喀则我们参观了当地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如果你想了解藏区佛教文化,那这座寺庙绝对不容错过。
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 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
在这座寺庙中最重要的几个建筑便是历届班禅大师的灵塔祀殿,其中第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扎什伦布寺修建,其供奉十世班禅遗体供人们瞻仰朝拜。
扎什伦布寺里树龄数百年的灯芯树,这棵树见证了扎什伦布寺的历史。
整个行程历时五天最终到达拉萨,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们到达拉萨后未多做停留,只能在深夜趁着夜色简单瞻仰了拉萨的大昭寺,这次行程所留下的遗憾也成为我下次进藏的动力来源之一。
编辑点评:正所谓最美的风景在路上,猎豹Mattu藏地秘境之旅让我感受到了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色,同时这条青藏线路也刷新了我在非无人区旅途的艰辛程度,如今行程结束,所有的苦都化作美好回忆,此行的诸多遗憾会成为我下次进藏的动力。
当然,受到考验的不仅仅是人,更是车,两千余公里的高原行程让我对猎豹Mattu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它虽有着缺点,但是仍不失为旅途好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