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闲八卦 > 正文
雪佛兰最美中国行 从堪萨斯到中国西藏
 

  [爱卡汽车 旅行社 原创]

  一个世纪以前(1911年),一个叫做路易斯·雪佛兰(Louis Chevrolet)的美国人在底特律制造了第一辆雪佛兰汽车。可能就连他本人也不会想到,一百年后的地球会充斥着一亿辆雪佛兰汽车。从美国的堪萨斯、犹他,一直到西伯利亚、苏伊士……现如今,又有我们这样的一群人将雪佛兰文化带入了中国西藏。

雪佛兰西藏

Lhasa,好久不见!

  其实我本人就是雪佛兰的车主,但是从业这么久还没有参加过一次雪佛兰的活动。不过盼望着、盼望着……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的十月中旬实现了。行程的路线虽然是我之前就走过的,但因为“雪佛兰”三个字,我还是对这趟行程满怀期待。伴着每天陪伴自己的金色蝴蝶结(雪佛兰LOGO),我开始了在西藏的又一趟旅行。

雪佛兰西藏拍照这种事有一种让人依赖它的怪力,让你觉得有了影像记忆便不会被抹掉。但我本人不爱照相,因为我坚信“记忆中的才是最深刻的”,当久远的照片已经找不到,回忆却让那一刻永远有声有色。

雪佛兰西藏我不是第一次来拉萨,上一次来,除了工作必用的照片外,我甚至没有在布达拉宫前留过影。记忆虽然还算得上犹新,但这次我落地后还是来到这里补了一张照片,算是温习、也算是真的怕被自己遗忘。

雪佛兰西藏同行人在不停的自拍,我却没有把镜头朝向自己的习惯。因为不论衣着还是举止,我总觉得自己与这个环境截然不同,生怕会因自己的入镜而破坏这里的和谐。快门之美,还是献给属于这里的人吧!

雪佛兰西藏西藏的旅行要从拉萨开始,这是出于文化上的考虑,你对西藏的期待要通过拉萨和布达拉宫去建立。尤其是布宫,等再久也要去看看,不夸张地说,你对西藏、乃至中国的文化崇拜,看一眼布宫就产生了。

雪佛兰西藏布宫在西藏的地位高于紫禁城在北京、白金汉宫在英国的地位。因为布宫是因信仰而存在的,这也是“由敬生畏”和“由畏生敬”之间的区别。如今因为限流的原因,每天这里能保持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

雪佛兰西藏很多人将藏文化与欧洲艺术相比较,我对此感到愤怒!要知道,当布宫已经伫立在世界屋脊的时候(公元七世纪),欧洲大陆上的拜占庭人还在和波斯人野蛮地争斗,人们还在流离失所。

雪佛兰西藏还有人将巴洛特艺术与藏艺术相比较。但你要知道,巴洛特是起源于16世纪末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藏文化则起源于七世纪。将两个相差一千年的艺术形式拿出来比较,前边那个应该是“不战自胜”吧?

雪佛兰西藏有人对藏族人这种虔诚的信仰感到费解,我反问他:“你不觉得人没有信仰才费解吗?”七世纪产生了两位伟人——松赞干布和默罕默德,一个建立了布达拉宫、一个让伊斯兰在阿拉伯半岛兴起。

 

雪佛兰西藏“住进布达拉,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漫步拉萨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是啊,仓央嘉措有进布宫、做雪域之王的幸运。然而多数人还是和我一样,只有漫步大昭寺、八廓街街头做情郎的命。

雪佛兰西藏对藏族人来说,布宫是他们再仰头也望不到天际的神殿。但大昭寺、八廓街则不然,这里是市井之地,空气中那股子香火味冲得有些刺鼻。这里绝非一尘不染,僧人每天都要经受外界的各种考验。

雪佛兰西藏早上八点,千里之外的北京正经历早高峰和雾霾,拉萨也有早高峰,不过人们是去礼拜。与城市人的昂首弄姿不同,这里的人们习惯谦逊地埋首走路。晨雾中,整个拉萨回响着铿锵深沉的经文之音。

雪佛兰西藏很多来到过这里的人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生命命题——你愿用一生城市的鸣笛之音去换一次虔诚的晨课吗?

雪佛兰西藏游记中,我不太喜欢介绍景点的知识。因为我觉得那些东西维基百科和度娘上都是。文字是自己心情的输出,而不是复制、粘贴百科全书。就算是相同的事物,见者间的思量也会不尽相同。

雪佛兰西藏格鲁派在佛教中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有些慧根高的朋友曾问我莲花生大师与强巴佛在大昭寺的故事——我对他们说:“听……经殿中传出的每个文字,都是二圣曾经的雄辩。”

雪佛兰西藏六百多年过去了,那年“传召大法会”的辩题放佛仍未有人揭开,当事人却早已从凡人升华到被人供奉的“尊上”。这里很多的故事没有被史料记载,但我们知道,言传和风俗,才是这里鉴证过去的方式。

雪佛兰西藏大昭寺和布宫隔街相望,占据了拉萨市中两座最高的山坡。记得印度也有异曲同工的建筑——红堡和泰姬陵,它们都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不过,泰姬陵比大昭寺晚建了近一千年!

雪佛兰西藏印度的沙杰汗在皇宫外十五里的山上为泰姬皇后修了泰姬陵,为的是无论生死都能在自家阳台看到妻子;而大昭寺与布宫也是如此,“藏王”们足不出户,便能在阳台上看到信徒和王国的万世千秋。

雪佛兰西藏最后提一句八廓街的事儿——这座环大昭寺而建的街道是整个西藏最繁华的地方。商贩们都不是本地人,老藏民们对你异样的眼神有时还会让你不知所措。最可惜的是,叫卖声在多数时候能掩盖诵经之声。

 

  四页的文章到了第三页才说到工作主题(汽车),其实也是为了迎合雪佛兰本身的企业文化——“不提买卖,生活比做生意重要”。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到拉萨两天了,媒体老师们愣是没见着试驾车。第三天早晨该前往林芝了,才在酒店门口看见了要试驾的车辆(科帕奇和创酷)。

雪佛兰西藏酒店的停车场停着不少SUV,多以日系为主。雪佛兰这个品牌在西藏算是稀客,不过了解它的人都知道,其实雪佛兰并非适应不了高原和艰苦的环境,在美国很多山地和高海拔地区,雪佛兰都是生力军。

雪佛兰西藏我很幸运,被安排在了一辆2.4L顶配科帕奇的里面。全车四位老师当中我最年轻,所以第一段路的司机我当仁不让。作为最先触碰的部分,科帕奇的车钥匙新鲜感很强,全系车也配备了无钥匙启动功能。

雪佛兰西藏车台作为车队“专业”的远行装备之一,被工作人员早早地放置在了车里。别看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你会因此有一种硬派的感觉,让你知道——“哦,这里不再是城市,我们到了西藏。”

雪佛兰西藏都说高原是日系车的天下,正巧,车队的尾端乱入了一辆日系SUV,我们倒是要跟它比比看,谁更气势如虹!

雪佛兰西藏西藏的高速路并不多(因配套设施和限速原因,多数只能称其为“高等级公路”),以拉萨到林芝为例,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不算远,但要用至少半天的时间。路况良好,我们体验了“定速巡航”。

雪佛兰西藏因为从拉萨到林芝的高速路在明年六月才能通车,所以现在我们还是要绕道G318国道去行驶。由于道路老旧,所以沉淀路段特别多,这对每辆车的底盘舒适度是一种考验。

雪佛兰西藏我所试驾的科帕奇的底盘是无焊接的一体式底盘,这让整车在可靠性和舒适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竞品中,科帕奇底盘的调校算得上不错,可以与更高级别的SUV比肩。

雪佛兰西藏令我感到欣慰的还有整车对噪声的控制能力,不论是胎噪还是路噪,科帕奇都能将噪声降至同级别达不到的程度。打开音响享受旅行,不论高速路或颠簸的山路,你都能在车内听到动听的背景音乐。

雪佛兰西藏这张照片拍摄于海拔五千多米的米拉山口。当我本人已经因为海拔问题出现高反时,我所驾驶的科帕奇却仍旧活力四射。

雪佛兰西藏平心而论,科帕奇在5000多米的高海拔下也稍有“高反”,比如动力下降和制动迟滞。不过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毕竟物理定律是怎么样也改变不了的,但科帕奇确实已经做到了“竭力即最好”。

雪佛兰西藏G318国道的路况复杂,加上西藏瞬变的天气,让这条国道成为了越野之路。中途我们赶上了小雨,使得本来就不好走的道路变得湿滑,但科帕奇配备适时四驱的功能,让我们得以安心前行。

 

雪佛兰西藏G318国道通向西藏一个最年轻的城市——林芝。它没有那曲、日喀则、山南那样有名,但因为植被繁茂、海拔较低变成了西藏的“小香港”,沿路的雅鲁藏布江更是孕育了这块新城。

雪佛兰西藏西藏不比内陆地区,这里四面无海、水资源不多、气候干燥,所以藏族人对水的崇拜很高。“措”这个字在藏语中就是“水(湖泊)”的意思,我们要去的巴松措,就是“绿色的湖”之意。

雪佛兰西藏巴松措如今成了一个新兴的景点,伴着行程第四天的晨光,我们来到了这里。景区内不少的山路都很崎岖、下坡路很多,所以开启“陡坡缓降”模式尤为重要。

雪佛兰西藏藏族人崇拜水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的藏族人对逝者有天葬和水葬两种方式。所以,在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没有吃鱼这一项,他们认为水是有灵气的,而鱼则是自己的祖先。

雪佛兰西藏我在巴松措买了两个“饼”(暂且称它为“饼”),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孝敬祖先(喂鱼)”。

雪佛兰西藏藏族人不吃鱼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崇信不杀生,如果是宰牛、宰羊的话,杀死一个生命可以食用很长时间。而杀死一条鱼,则只能温饱一个人的一顿饭。

雪佛兰西藏若问在西藏旅行有何遗珠之憾,赶路算是一个吧。某地到某地有时甚至要开好几天的车。此行最后一天的行程便是,从巴松措开到南迦巴瓦峰附近时已是黄昏。不过,我们赶上了“雪耀金山”。

雪佛兰西藏这张算是工作照,给一路的辛苦一个交代。这两辆来自美利坚的小伙正站在中国的西藏享受着假期。它们可知道,身后7748m的南迦巴瓦峰是“西藏万山之父”,沐浴着喜马拉雅的祝福?

雪佛兰西藏天色渐晚,我们决定就在这里生起篝火用餐。白昼此时已经落幕,但远方的南迦巴瓦诸峰却不甘一天就这样结束,拼命地在用漫山积雪发出的光亮去对抗黑夜的降临。我们,正享受着西藏最美的夜。

雪佛兰西藏哦,对了!晚餐我们吃的是烤!全!羊!

  编辑点评:人们用“最后一方净土”来形容西藏。这是一块你不论看过多少游记、文章,都会觉得神秘的秘境,只有亲自来过才会感同身受这里的气息。不过有时候,西藏的故事确实不太适合用文字去记录。它留给我们的,大多是一把刀上的纹刻、一个梦里的残骸、一首民谣的余音。什么时候这种感觉变成了艺术,人们才开始用文字来称量它的斤两。

  最后提上一句雪佛兰,它是从堪萨斯而来的牛仔,今天穿上了藏服成了高原上的中国人。金色的蝴蝶结闪耀在每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管它是城市、乡间、还是高原。最美之行,没有终点。

  相关内容回顾:

  藏线上的贵族 我在布达拉等着和你相遇

2192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