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广州本田汽车研发公司揭牌,宣告广州本田自主品牌项目正式启动。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不仅在国内汽车行业尚属首创,就是在整个中国企业界也不多见。在率先实现同步引进新车型、首家引入4S经销服务模式之后,广州本田又一次走在了国内轿车合资企业的前面。
不过,对于合资企业该不该打造自主品牌,业界却一直争论不休。赞成者认为,此举是我国对外开放29年后合资企业重新审视内外部环境、依托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整合中外双方资源、真正实现“市场换技术”合资意图、提升合资企业尤其是中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质疑者却认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应该以中外股东双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迅速提高本地化研发水平非常必要,但是,推出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含金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同样的技术或产品,如果挂上外方的商标,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而且更容易被市场接受。打造自主品牌,应该是中方母公司该考虑的事,合资企业这样做,实在是有作秀之嫌。
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真的是作秀吗?从广州本田公布的细节看,汽车研发公司初始投资规模20亿元,将具备除平台开发之外的所有轿车开发功能,2010年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上市,未来将逐步掌握平台开发能力,自主品牌车型也将涵盖从经济型到中高档几乎所有的乘用车细分市场……无论是投资规模、项目前景,还是产品规划,广州本田自主品牌项目都堪称是着眼长远、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而绝非一时头脑发热的“作秀”之举。
其实,在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成为国内汽车行业主流声音的2004年,不止一家跨国公司曾经公开表态,支持合资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甚至不反对推出自主品牌。但实际上,外方对中方合作伙伴的“自主”要求,却一直持谨慎观望态度。
原因很简单,要支持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外方必须对合资企业开放产品平台、关键动力总成技术,以及研发流程和设计试验标准。而这些核心技术,是跨国公司的“命根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算是合资公司想建立研发中心,外方还要再三掂量,生怕技术转移,更不要说拿来让你发展合资企业自主品牌了。于是,跨国公司在这一敏感问题上,大多是明里说一套,暗里做一套——在合资公司内部成立研发中心可以,但真正要打造自主品牌,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也是目前轿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雷声大、雨点小”的根本原因。
广本此次成立的汽车研发公司,在制度上为自主品牌发展扫清了障碍。与目前其它轿车企业成立研发中心不同,广本汽车研发公司是由合资企业100%出资的独立法人,从法律上属于内资企业,今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属于合资公司。即便是未来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外方不再续签合资合同,这些成果外方也拿不走。
能够说服日本本田,拿出实际行动来支持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用制度将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发展原则和模式固化下来,对于合资企业的中方来说,可谓重大突破。就算其中包含一些塑造企业形象、替中方母公司部分分担自主压力等所谓作秀成分,这个“秀”也“作”得值。
根据梅赛德斯-奔驰产品规划显示,到2027年,品牌计划将推出36款全新以及升级版车型供消费者选购,其中包含了小号G级(紧凑型SUV)、全电动E级轿车、新一代GLC以及S级、GLE和GLS的升级版车型。其中即将推出的小号G级车型,预计将定名为“g-CLASS”,并区别于目前在售的G-CLASS车型。
日前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宝马中期改款5系、M5车型渲染图以及谍照图片,其中宝马中期改款5系、i5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首发亮相,并计划将于2027年初上市开售;而宝马中期改款M5车型,也将在2027年山半年同步推出,后期也将继续与奔驰E级/AMG E63、奥迪A7L/A6L等车型展开竞争。
2月23日,星途揽月C-DM开启预售,预售价格分别为23.99万元和25.99万元,起售价比燃油版四驱贵3.6万,以旧换新限时一口价分别为20.99万元和22.99万元。预售期间下订即可享受价值1.5万元限时购车权益(价值5000元原厂电动侧踏+价值1万元智驾选装包)。首任车主可享整车终身质保、终身免费基础流量、3年免费娱乐流量(10G/月)和终身免费道路救援。新车有六座/七座版可选,全系超百项标配,搭载雪豹四驱+飞鱼超感底盘2.0+高阶智驾,支持NOA高速领航、高速/高架快速路一键智驾、自动泊车等功能。
埃安UT将于2月28日上市,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深度实测,为交付给用户的新车品质及安全把关。他在开完UT后表示,它的操控性能完全可以对抗B级车。销售透露,UT入门版续航也有300多km(预售价8.98万起 续航420km),尺寸比吉利星愿大一圈,大家会选UT还是星愿呢?
传祺向往全新车系将于3月7日正式发布,包含向往S7、向往M8乾崑、全尺寸SUV和C级旗舰轿车,其中向往S7、M8乾崑已完成申报。